3196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被误会的“放射”

 张勇

“放射”这个词被误解了很多年,之所以有误解,是因为很多人误以为“放射=辐射,辐射=一定有害”,其实并非如此。普通人如果做放射检查,虽然短时间内会接受较少剂量的X线照射,但产生的危害是很微小的,而且因检查而受损的细胞很快就会完成自我修复。

由于对射线的误会,很多人对放射科也有不少认识误区,比如路过放射科,要快速通过,小心无处不在的辐射;再比如放射科只能做检查等等。殊不知,现在的放射科已不仅仅只是做检查的地方,而是一个既能做检查,又能诊断,还可以治疗的科室,放射科已发展成现代医学诊疗中重要的一个科室。

放射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X线摄影。X线是射线的一种,可以穿透人体,把肉眼看不见的结构显现在胶片上,这样医生就可以通过胶片发现体内结构的异常。随着科技的发展,后续又接连出现了名为CRDR的计算机X线摄影,它们可以将影像转化成电脑画面,医生直接通过画面进行诊断,省去了冲洗胶片的过程,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与传统的技术相比,新的X线摄影技术流程更简单,画面更清晰,所使用的射线量也更少。

不同的X线摄影设备都有各自擅长的“本领”,比如CR对气管、肺、血管、纵膈结构、胃肠造影、骨关节等器官部位显示更清晰;DR则在显示清晰的基础上,可以对骨质、一部分体内结石做成分分析等。

大家也许会好奇,既然计算机X线摄影已经如此先进了,为什么还要做CT、核磁共振呢?那是因为虽然X线摄影的发展,为医生探测人体疾病做出了巨大贡献,但X线摄影展现的毕竟是一个平面图像,人体内的很多结构是相互重叠的,如果病变发生在影像重叠的部位,就可能很难从X片上发现。于是,科学家寻找出新的检查方式来弥补这种不足。

CT就这样应运而生。它通过X线管绕检查部位转动获取不同部位的影像,再经过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计算机荧屏上显示出来。这项检查相当于将检查部位横向切成了一片一片的,给每一片都拍一次照,这就解决了影像重叠的问题,看病变位置也更清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普通X线片只有一个平面,而CT却有很多层面”的疑问。

除了CT,核磁共振也可以形成多个平面图像。但它不如CT层面多,原理也与CT不同。核磁共振(MRI),以前也叫做磁共振,是利用物理中的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通过计算机建立检查部位的立体信息。

CTMRI相比较,CT使用范围更广,扫描速度更快,患者的微小活动对检查结果影响更小,而且体内佩戴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品的人也可以接受检查。而MRI则不能携带任何金属进行检查,病人有不自主的运动也会使图像产生不该出现的影像。但对于骨骼、肌肉、神经、韧带、血管的检查,MRI所获得的信息比CT多,细微处显示更好。几乎所有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需要MRI检查,多数病灶能够被清晰地显示出来。

总的来说,放射科的各项检查都是各有所用、相辅相成的。

说完放射科的检查,那放射科的治疗又有些什么呢?这要说到大家常听到的两个词:血管介入和放射治疗。

简单地讲,血管介入就是在X线、B超或CT影像的引导下,将很细的管子放入血管,再利用相关的器械或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冠脉支架的置入、静脉血栓的取出以及心脏瓣膜置换、肿瘤血管的封堵、化疗药物的放入等。

放射治疗其实就是大家通常说的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线可以透过局部皮肤,精准“打击”皮下或腹腔中的肿瘤细胞。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