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6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仁寿县“以工代赈”铺筑群众幸福路

本报讯 “家门口道路通畅了,出行非常方便。”“参与道路修建,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为家乡建设出了力。”近日,记者在眉山市仁寿县彰加镇德意村看到,通过“以工代赈”改建完成的生产道路宽敞整洁,延伸至村民家门口,大家对此称赞连连。

据了解,该工程为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441万元,内容为改(扩)建村(社区)道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德意村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并针对困难群众设置特殊岗位。

“每天工资有24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非常不错。”德意村3组村民李支灿今年49岁,谈到“以工代赈”项目带来的好处,他说,“以前家门口的道路一下雨就寸步难行,售卖粮食也全靠人力挑运到路边。现在道路改建好了,出门非常方便,种粮食也更便捷了,农机能直接开进田里。”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能有效促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近年来,仁寿县在推进乡村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加大生产便道、渠系、蓄水池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解决交通不畅、产品运输难等问题,助力群众增收,产业增效。

仁寿县藕塘镇齐心村村民也尝到了“以工代赈”带来的“甜头”。一条条改建完成的产业路在6000亩柑橘基地里遍布成网,客商货车能开进基地每一个采果点,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产业路还连通了村内主要村道,沿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我们村今年1月底开始改建道路,6月底就完成了,群众的积极性非常高。”齐心村党总支书记赵玥介绍,“以工代赈”项目实施以来,村“两委”牢牢把握“赈”的初心,坚持扶志扶智,鼓励引导200余名当地群众参与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30余万元。

“‘以工代赈’项目,铺就的是群众的‘幸福路’,在实施过程中,对扩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等意义重大。”仁寿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县将继续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畅通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郭侨 刘润红 潘帅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