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6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好好睡觉 别让心血管闹情绪

晚上舍不得睡,熬夜追剧看手机,白天提不起神,靠咖啡浓茶续命?殊不知,长期睡眠不足或失眠,不仅会导致工作、学习状态低迷,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睡眠质量差  连累心血管

有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中明确,睡眠障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在心血管健康评估体系中也新增了睡眠健康这一重要指标。

如何界定睡眠不好?睡眠质量差常表现为入睡时间长,清醒次数增加,睡眠效率降低等。与睡眠质量良好者相比,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和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3%17%。此外,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还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这个时间睡觉  心血管病风险低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生物钟,使机体适应昼夜周期变化,有益于心血管健康。而熬夜、倒班等行为会使睡眠时间延后,导致昼夜节律紊乱,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成年人晚上1011点入睡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区间,而1112点入睡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2%12点以后入睡者的风险增加25%。值得注意的是,过早睡也不利于健康,10点前入睡的成年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增加24%

睡不够7小时  身体会怎样

对于成年人而言,睡眠时长78小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的区间。换言之,睡眠过短或过长均不益于心血管健康。有研究发现,与睡眠78小时相比,睡眠时长在5小时及以下时,脑卒中和严重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10%3%;而睡眠时长在10小时及以上时,上述风险分别增加12%22%

这种打呼噜  未必是好事

打鼾被分为三个类型,由轻到重分别是:轻度打鼾声音很小、频率低,不影响自己,对伴侣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原发性打鼾声音较大、频率高,对伴侣影响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的打鼾不仅声音大、频率高,对伴侣和自己都有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表现为睡眠过程中呼吸道反复狭窄或塌陷,导致短暂觉醒和间歇性低氧血症。其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还影响疾病预后。

患心血管病  会降低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双向关系,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风险也会增加。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它们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风险增高。睡眠障碍在顽固性高血压的成年患者中非常普遍,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失眠患病率为39%,是一般人群的4倍。

用对方法  一夜好眠

良好的睡眠,与规律运动、合理膳食一样重要,都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健康饮食都有助于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

睡前抛开电子产品。为保持良好睡眠,卧室需保持理想的温度、声音和光线。睡觉前,身体和心情应保持平静,不再思考工作内容或使用电子产品。

运动累倒未必助眠。白天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但晚上8点后应避免过量运动,以免大脑过于兴奋而无法入睡。睡前应避免饮食过饱,以及饮用茶、酒和咖啡。

早上起床不要太猛。要有相对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熬夜行为。刚睡醒时,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维持着低速运转,处于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等状态,若立马起床,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中风、猝死等意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