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5 期 / 第7版:乡村振兴·农业科技
山药种植技巧学起来

为科学指导山药优质绿色高效生产,近日,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析当前气象特点,制定了《2025年全国山药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记者根据该意见,结合四川实际,整理了以下几点山药种植方法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整地理墒 优选种薯

1.建议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厚、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一般连作年限不超过三年,宜水旱轮作。长期连作地块需用棉隆等消毒。酸性土壤改良应施用生石灰、土壤调理剂等。

2.开好灌排沟系,做到旱能及时灌、涝能随时排。推荐使用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或审(认)定的地方特色品种,提倡异地扩繁种薯,推荐山药脱毒组培苗及零余子繁育种薯等。播前用杀菌剂和杀线虫剂浸种,晾晒35天。

因地制宜 合理栽培

山药栽培有以下3种方式可供选择。

1.开沟覆膜栽培。垄面宽30厘米左右,垄距11.5米,播种沟深0.81.2米,中小薯型和大薯型品种株距分别为1520厘米、4050厘米。

2.定向栽培。起垄作坡(坡度1030度),平坦地区宽畦双行种植,丘陵缓坡地可沿坡面窄畦单行种植,畦高≥20厘米,单畦宽1.31.6米,畦间沟宽3040厘米;按株距1820厘米铺设塑料定向槽,槽内用稻草捆、玉米秸秆、菇渣或椰糠等填充;在坡面和定向槽内覆土(槽顶留播种穴)1015厘米后,在坡面覆盖土工布、防草布等控草保水护垄。

3.打孔(洞)栽培。沿播种行起垄,垄高2030厘米,行距11.2米;按块茎粗度打孔,孔距2030厘米,孔深0.81米,孔洞中填充稻草、椰糠等。

适期播种 及时补苗

1.耕作层温度≥10℃时适墒播种,早熟品种提前至2月中下旬播种,中晚熟品种3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晚熟品种反季栽培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

2.早熟参薯和晚熟山薯开沟种植密度17002200/亩,褐苞薯蓣种植密度30003500/亩,甜薯种植密度约3000/亩;定向栽培密度2000/亩左右,反季栽培密度2500/亩左右。

3.播后巡田查苗,及时破膜放苗,出苗后清除丛生苗、保留主茎,及时补苗。出苗后,平地及地势较低地块,顺行向架设1.51.8米高网架;缓坡和高地可采用矮架栽培,将茎蔓覆盖在垄面上;定向槽宽畦种植应跨坡面搭架,窄畦种植可作矮架或无架栽培。

科学田管 肥水兼顾

.苗期根据墒情喷淋灌水,提倡膜下水肥一体化喷滴灌,快速生长期和块茎膨大期小水勤浇;夏季在定向槽畦面上覆盖玉米秸秆、稻草等,并适当喷水降低土层温度,采收前1520天停止浇水。

2.随时保持沟渠畅通,做到雨止田干。播前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或商品有机肥5001500千克、45%硫酸钾复合肥75100千克,也可起垄后每亩沟施腐熟有机肥200400千克、45%硫酸钾复合肥3050千克;块茎膨大期追施45%硫酸钾复合肥1530千克/亩;膨大后期视长势喷施0.2%磷酸二氢钾23次。

3.反季栽培建议减少底肥用量,后期可结合滴灌施水溶肥。同时,在田间管理中还要注意在块茎膨大后期,及时摘除留种以外的零余子。

综合防治 安全用药

1.播后苗前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封闭,结合中耕、追肥、施药、培土等定期除草,鼓励覆盖黑色地膜、土工布或防草布控草。

2.采取防治措施合理搭配、药剂防控相互协同策略,重点防治炭疽病、褐斑病、病毒病等病害,以及夜蛾、红蜘蛛、蚜虫、地老虎等害虫,提倡使用抗性品种,种薯播前用药剂处理。

3.利用综合防治手段,实行水旱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覆盖控草和中耕除草并举。合理搭配和轮换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杜绝超量用药。

分批收获 分类贮藏

1.根据品种熟性和市场行情分批有序收获。早熟品种一般8月上旬采挖,晚熟品种在藤蔓枯萎后11月下旬至翌年3月采挖。

2.采收后及时晾晒23天。种薯量少时可地窖贮藏,堆高≤1米,间距0.5米左右,喷杀菌剂后覆沙,保持良好通风。大量种薯宜冷藏,入库前需剔除受损及病变山药。参薯、山薯和甜薯库温12℃15℃,湿度60%70%;薯蓣库温4℃8℃,湿度70%80%;块状山药充分晾晒35天入库,库温先升至35℃38℃封闭保持4个昼夜,再降至15℃18℃,湿度60%70%。冷藏中适当通风换气。

3.无霜冻、冻雨的坡地或旱地,割蔓晒垄、覆盖厚地膜后原地留种,并做好沟渠排水,零余子可沙藏保存。(本报记者 杨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