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6 期 / 第2版: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特别报道
学科之路遍地开花 学术之旅硕果累累
184篇论文获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


发布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奖名单

11月23日,第三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暨四川科技学术大会在成都举办。作为开幕式的重磅环节,会上集中发布了184篇优秀论文,其中,特等奖4篇、一等奖20篇、二等奖60篇、三等奖100篇,涵盖理科、工科、农科、医科、交叉学科领域。

聚焦百姓健康

把研发成果运用到生活中

大家都知道,高盐饮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饮食风险因素。那么,高盐导致的肝损伤是否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呢?会上,优秀论文特等奖获得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研究员高鹏通过视频的形式分享了他们团队的学术成果《高盐饮食通过表观遗传调控SIRT3造成肝脏炎症记忆》。

高鹏表示,此次成果最大的贡献就是揭示了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在高盐诱导的心血管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服用改善肝脏代谢的药物(如二甲双胍),能有助于减轻高盐引起的心血管损伤。并且AMPK/SIRT3通路可能是治疗高盐饮食人群中持续性心肝损伤的一个有潜力的干预靶点。“这些发现可能会为高盐诱导的心肝损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意义。”

在此次的获奖论文中,同样关注百姓健康的,还有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90后”医学女博士李佳杰团队。

李佳杰团队在未来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下足功夫,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样也摘得此次大会优秀论文特等奖。李佳杰介绍,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公认的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与中枢神经系统相比,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在损伤后虽然具有一定再生潜能,但并不足以修复严重受损的神经。而外周神经的成功再生依赖于受损轴突和非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包括雪旺细胞和免疫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因此,我们团队希望构建一种像猫一样灵活的生物活性制剂,使其能增强巨噬细胞和雪旺细胞在受损周围神经上的作用,使周围神经可以像新生藤蔓一样自由生长。”李佳杰如是说。

同时,李佳杰也表示,此次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加强了与重庆科技工作者的联系。“虽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和重庆的科技工作者有很多合作,但是通过此次大会,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重庆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做什么,这更能促进我们的进步。”

大会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优秀论文获奖者、四川省肿瘤医院主治医师陈梅华在现场发现她在重庆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工作的哥哥同样获得了优秀论文一等奖。“非常惊喜,在现场看到我的哥哥也获奖了,一直以来我和哥哥一个在四川一个在重庆从事科研工作,我们也会有专业上的交流。很感谢大会搭建的这个平台,四川有丰富的临床资源,重庆也有很多的政策扶持,希望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平台,川渝两地能有更好的合作与融合。”陈梅华如是说。

《一种富缺陷的生物相容CoOOH纳米环用于儿童心衰的临床低成本诊断》《青少年营养素养与超重/肥胖关系研究:基于中国重庆的一项横断面调查》《摩擦纳米发电机与人工智能促进肿瘤精准诊疗》……在此次获奖论文中,川渝两地的科技工作者把目光聚焦到与群众卫生健康相关的热点问题上,把研发成果运用到人民群众生活中,真正为党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站在历史新起点

以知识贡献推动社会进步

在本次大会上,不仅有医科的科技工作者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引路”,更有理科、工科、农科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持续发力。

在大会的主题报告会环节,中国农业科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周卓分享了他们团队的研究成果《石油烃直接降解产甲烷研究》。“我们团队从胜利油田的一处地下油藏中发现了产甲烷古菌这种独特的古菌,通过同位素标记培养等技术发现,这种古菌在生长过程中,‘绕过’了所有传统代谢步骤,可不与其他微生物合作,独立‘吃掉’复杂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而石油的主要成分正是比较复杂的有机物,实验证明,这种古菌可以直接‘吃掉’石油,生成甲烷。”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能源领域的新部署。周卓表示,该项研究由于省去了原油开采炼化加工等巨大的排碳过程,代之以绿色可持续的生物转化过程,直接获得甲烷这一清洁能源,减少了碳排放,也是一项绿色环保的低碳技术。

现今储能行业市场以物理机械储能为主,但其前期投资成本巨大,且对环境和地理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并不能完全满足未来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近年来以投资少、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灵活为特点的电化学储能迎来快速的发展,未来将成为市场的新宠。会上,西南大学博士谌昊所作的题为“可充性锰电池的新理解与新未来”的报告便对水溶液Zn-MnO2电池在硫酸电解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机制进行了重新确认,他们提出了检视硫酸氢辅助的乘坐某氧化物沉积溶解反应理论模型,并成功描述了可充锌锰电池的储能过程。该理论模型重新定义了可充锌锰电池,实现了电池正极的去二氧化锰化,为未来可充气膜电池体系的发展与产业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科技与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周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参加此次大会并获奖,既是鼓励也是继续前行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前辈‘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正能量和‘勤于钻研,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在奋力推进能源革命上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学科之路遍地开花 ,学术之旅硕果累累。大会上,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与感谢。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兵教授说:“感谢川渝科协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这也将激励我们不断开展创新研究。”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博士研究生马文娟说:“大会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不同学科的专家和人才汇聚一堂,交流探讨,对各学科开展高精尖科学研究都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184篇优秀论文,184份荣誉背后是一个个科研团队的坚守。站在历史新起点,川渝两地的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也以知识贡献推动社会进步,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本报记者 陈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