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5日,在眉山市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育秧中心,自动化高速育秧流水线运转不停,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一个个育秧盘快速制作完成。
“从泡种、吹干、拌种,到覆土、播种、叠盘,再到育秧盘转移,以前需要人工操作的大部分程序,现在都由机械自动完成,既节约人力成本又提升育秧质量。”丹棱县丹穗种养循环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靖介绍,今年以来,全县约5000亩稻田所需的秧苗都在这里培育。
“这套设备每小时可完成80亩的育秧工作,每天育秧640亩,节约成本35万元。”罗靖介绍,育秧中心预计在4月20日前完成该县约5000亩的育秧工作,5月20日前完成插秧工作。
据了解,科技不仅在育秧环节大放异彩,更在丹棱县广袤的田野上掀起了一场变革。不仅是水稻育秧一改过去“满脚泥、一身土”的传统培育模式,农药喷洒也告别了以往的人工劳作。
近日,丹棱县仁美镇种植大户方聪借来了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害。“以前背着药筒打药,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还容易踩坏秧苗。现在只需要操作无人机,10分钟就能完成20亩喷洒作业,喷得均匀还不伤苗。”方聪指着空中灵活转向的无人机高兴地说道。
而这样的画面,只是丹棱县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丹棱县这片热土上,春耕与科技激情碰撞,种植效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正向着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丹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耕以来,丹棱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9%,预计水稻播种面积8.2万亩,产量达4.2万吨。(王方豪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