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8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这类常见食物 吃下没多久血管就“变硬”

软糯油润的红烧肉、酥脆爆汁的炸鸡、香甜绵密的奶油蛋糕……这些高脂食物凭借绝佳口感,成了不少人的心头好。但大家或许没意识到,这份舌尖享受的代价来得又快又猛——英国《营养生理学杂志》最新研究显示,哪怕是健康人,吃一顿高脂餐后仅4小时,血管硬度就会明显增加。

一顿饭为何能让血管速硬?长期吃高脂食物又会给身体埋下哪些隐患?

为什么高脂食物伤害这么大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陈梦婷表示,高脂食物会在短时间内推高甘油三酯和血糖水平,同时导致胰岛素激增,这些变化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

内皮受损后,体内会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物质,最终导致血管功能下降、脑血流调控失常。原本有弹性的血管壁变得僵硬,导致血管的舒张能力下降,心脏和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更严重的是,大脑的自动调节机制也会失效,动脉血流异常,可能导致脑细胞暂时缺氧或受损,从而增加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解放军总医院原主任营养医师刘庆春提醒,长期高脂饮食,对身体可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危害。

1.损伤大脑。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成显著正相关。

2.让血管变窄。过多的胆固醇会沉积在动脉内膜上,生成脂斑层,使动脉管腔狭窄,继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风险。

3.诱发胆结石。脂肪摄入过量,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就会升高,胆汁成分出现异常,造成胆固醇过饱和,随后出现结晶,逐渐形成胆结石。

4.促进炎症性肠病。长期高脂饮食可改变肠道微生态,使有益的乳酸菌大大减少,有害的厌氧菌群增加,从而使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引发炎症。

5.形成脂肪肝。多余脂肪不能及时转化而累积在肝脏,从而引发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一系列肝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肝功能衰竭。

6.降低免疫力。脂肪总摄入量与免疫力也有着重要关系。一定量的必需脂肪酸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是必要的,但过高的脂肪摄入则会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7.引发痛风。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堆积会导致肥胖,影响嘌呤的正常代谢,诱发和加重痛风。

8.诱发癌症。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也让乳腺癌、肠癌、胃癌、食管癌等有了可乘之机。

特别提醒老年人,血管本身可能已经老化,大脑的基础血流减少,血管弹性降低。因此,可能更容易因一次高脂大餐而出现意外。

如何避开高脂饮食

在营养学上,当膳食中脂肪提供的热量超过每日总热量摄入的30%,便可视为高脂饮食。

日常生活中,养成看标签的习惯,尤其关注脂肪饱和脂肪含量;每日烹调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克。

少吃肥瘦相间的肉,如五花肉、肥牛等,可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去皮鸡肉、鱼虾肉、里脊肉(猪肉、牛肉),可多吃深海鱼类。

注意食材的处理,如去除肉眼可见的肥膘、给禽肉去皮、喝汤前撇去浮油等。

采用健康烹饪法,尽量减少煎、烤、炸等高油的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法。用醋、柠檬汁等替代部分高脂酱料。

外出就餐时,少点油炸、红烧、干煸、干锅类的菜肴,少喝奶白色的浓汤。在此基础上,多吃一些全谷杂粮、蔬菜等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