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8 期 / 第6版:乡村振兴·宜居宜业
移风易俗破立并举 文明新风吹拂凉山大地

曾经,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攀比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凉山许多家庭迈向幸福生活的脚步。

如今,行走在凉山的乡镇村落,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人居环境整洁优美,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这一深刻变化,源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的实施,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坚定决心与扎实行动。

体系为基

筑牢治理四梁八柱

移风易俗,难在破旧,重在立新,关键在建立长效机制。凉山州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起高效运转的治理体系。

州委高位推动,将牵头部门调整至州委农办,将移风易俗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局,与三农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州县两级专项工作专班应运而生,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的机制让工作目标清晰、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围绕贯彻实施好移风易俗条例这一核心,凉山州还配套出台了《考核评价办法》《限制标准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形成“1+9”制度体系,让移风易俗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策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显著增强。

在督导体系建立上,码上举报平台让群众监督触手可及,一条条举报线索被迅速核实处理。覆盖所有乡镇的随机暗访督查敢于动真碰硬,一个个具体问题被反馈、整改、销号。这种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督导,确保了政策不空转、要求不落空。

宣教先行

激活内生治理活力

改变旧俗,首要在于转变思想观念。为此,凉山州构建起多元立体的宣传矩阵,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一场场接地气的宣传宣讲在田间地头、农家院坝展开,今年以来累计1.4万余场次的活动、80万余份宣传资料、6500余条横幅标语,营造出浓厚的社会氛围。

更引人瞩目的是那些充满感染力的文明实践活动:倡导新风的演讲比赛、传承美德的家风巡讲、简约浪漫的集体婚礼……1338场次活动,让11万余人次在参与中感知文明、认同新风。潜移默化间,干部群众对条例和移风易俗政策的知晓率大幅提升,对建设文明乡风的认同感与支持度与日俱增。

群众观念的转变,让基层的自治活力得以激发。村规民约修订率和红白理事会覆盖率均达100%,让乡村治理有了共同的准则和抓手。全州累计评议发布红榜家庭2万户、黑榜家庭9000户。

此外,紧盯关键少数,严厉查处公职人员违规问题线索,通报典型问题,并将移风易俗纳入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考核和两代表一委员推选标准。公职人员、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示范效应充分彰显。

服务保障

夯实文明新风根基

移风易俗并非一味,更要科学,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群众践行新风创造便利条件。

我们累计投入资金3352万元建成标准移风易俗新风园’24个、民俗文化坝子544个,并为全县122个村配齐一次性可供200人用餐的餐饮设备用具。布拖县移风易俗专项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全州新建843处红白事宜集中办理场所,新组建776支餐饮服务队,总人数近万人,新增价值超600万元的餐饮设备,并辅以216次专业培训,累计规范办理红白事3.1万余场次,直接为群众减轻负担4.9亿元。

为激发内生动力,全州新设立385新风超市、积分超市、垃圾银行,文明积分兑换物品价值达34万余元。其中,喜德县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起新风礼堂新风超市,吸引18.6万人次参与兑换,用小积分撬动了大风尚。

在人员和经费保障上,目前州级层面及各县(市)均将移风易俗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统一保障,并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其中,昭觉县每年保障200万元专项经费,配备10余名专职人员和必要装备,为工作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后盾。

靶向施策

有效治理突出问题

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凉山州精准发力,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全州坚决制止10万元以上彩礼,一年来制止36起,3年累计制止817起,涉及金额高达1.28亿元,攀比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一项项数据,表明高额彩礼治理已见实效。

与此同时,10万元以下彩礼被广泛接受,零彩礼”“低彩礼不断涌现,彩礼逐渐回归情感表达的本意。喜德县报备的红事中,出现了数十起零彩礼低彩礼案例,婚嫁观念悄然转变。

通过规范报备、干部现场指导、州县专班抽查等举措,红白事宜大操大办也得到了有效规范。操办丧事中的赛牛皮、比牛头、燃放烟花等炫耀摆阔行为已成为历史。

此外,人居环境也旧貌换新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洁美村庄行动等,2024年全州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85%,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9%以上行政村。洁美家庭创建活动如火如荼,近百万户家庭参与其中。

移风易俗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益受惠。数据背后,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实践表明,移风易俗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的系统工程。通过多元共治和法治力量的保障,陈规陋习得以破除,文明新风得以树立,为凉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铺就了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

今年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颁布实施的第3个年头,条例的贯彻实施和移风易俗工作将继续在凉山大地结出累累硕果。(吴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