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7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一眼深井,两代人的“震情密码”守护路

在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有一口不起眼的地震观测井——“08号井。它的背后,站着一位坚守40年的守护者尹显贵。从1980年到2020年,他用日复一日的精准记录,为四川地震监测事业写下了动人注脚。

地处龙泉山地震带的08号井,起初是为了普查石油及天然气情况而建成的一口参数井。从1980年起,该井成为四川地下水观测网中首口投入使用的地震观测井,而刚退伍不久的尹显贵恰逢此时与它相遇。仿佛是一种使命的交接——从保卫国家的军人,转身成为守护地质安全的地下哨兵

孜孜不倦 从门外汉到观测员

在多次大地震前,都观测到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地应力的变化,岩石会释放出一定量的氡气,导致地下水中氡气含量发生变化,同时地震前也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据此,可以以深井内水中的氡气变化以及水位变化来作为日常震情监测预报的重要依据。

刚接到08号井氡气和水位观测这份差事时,尹显贵对着水位标尺和几块精密仪表犯了难。表盘上细密的刻度、游移的指针,在他眼中如同天书。

彼时,国家正号召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尹显贵深知井里水位变化的每一个读数都关系重大,可自己却连表都不会看。什么苦都吃过了,就几块表还能难倒我不成?尹显贵把心一横,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路。他一次次搭车去德阳、跑成都,向地震局的技术人员请教怎么看刻度、怎么对准时间、怎么把水位变化读准确。

不过,于他而言,更多的是夜灯下的孤军奋战。结束白天的劳作后,尹显贵便一头扎进井旁简陋的值班室,反复练习如何准确读取水位高度、如何精确记录时间点。

这份近乎执拗的专注,终于在1982615日的清晨显现了价值——他记录下了“6·16”甘孜大地震前23小时关键的、异常的水位波动数据!当时还未安装电话,尹显贵只能徒步一个多小时下山到乡政府打电话,及时将这些数据传递上去。

预警信息最终被证实,尹显贵那份曾因看不懂仪表而产生的焦虑与汗水,终于化作了守护生命的坚实力量。

薪火相传 女儿接棒新征途

2020年,现代化的新地震台建成并投入使用,监测技术也已升级,水位等数据已实现自动传输。也正是在这一年,尹显贵的女儿尹小红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尹小红的守井,与父亲当年相比,形式已然不同。她不再需要徒步翻山、风雨无阻地送数据,更多的是日常的打扫、看护和应急响应,定期巡查台站设备运行状态,遇到仪器故障或数据异常提示,立刻到现场查看,确保数据传输畅通。工作中,尹小红继承了父亲那份把井放在第一位的执着,她深知,自己守护的不仅是这口井和这些冰冷的仪器,更是父亲用40年心血铸就的信誉,是连接着大地深处与预警网络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一眼深井,映照两代人的光阴。尹显贵从青丝到白发,用脚步丈量出地震预警最初的网络;尹小红承其志,在自动化时代续写着无声的守护。而08号井的水位涨落间,跃动着的是科学探索的脉搏,更沉淀着平凡人守护家园安宁的如山承诺——这份承诺如井水般深沉,流淌过四十载光阴,浸润着这一片土地的平安记忆。(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