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洪学
末梢血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血液测试标本。随着实验室医学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小型化和方便化,末梢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静脉血液相比,影响末梢血液的因素很多。如果收集过程的操作没有标准化,就可能导致不准确的检测结果。因此,规范采血作业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末梢血采血过程中的常见情况和处理方法。
常见情况
◎穿刺点出血。穿刺点出血原因在于,采血后按压穿刺点的方法不正确或受试者自身凝血机制较差,导致穿刺部位出血。处理方法:标本采样人员应正确引导受试者或随行人员按压采血部位,提示按压时间。具体做法:按压穿刺部位,按压时间至少为30~60秒,按压时不要取出棉球。
◎局部血肿。造成局部血肿原因在于,穿刺深度太浅或太深,穿刺过程不顺利,反复穿刺,或按压时使血液溢出血管,造成血肿。处理方法:血肿应及时处理,在肿胀的部位及时冷敷,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在冷敷过程中的变化,避免冻伤。冷敷48小时后,血肿面积发生变化。同时,要加强标本采集人员的操作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一次穿刺采集尽可能多的血液;做好标本采集对象的身体固定工作,避免意外伤害标本采集对象。在采血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流量及受试者是否有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疼痛。造成疼痛的原因在于,采血装置可对受试者的皮肤、外周血管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刺痛感。处理方法:穿刺时注意技巧,穿刺前收紧穿刺部位皮肤,尽量放轻穿刺动作,减少受试者的疼痛。
◎晕针、晕血。造成晕针、晕血的原因包括心理因素、身体素质、体位、疼痛刺激等因素;畏惧血液或极度恐惧采血也可导致晕。处理方法:在采血前应对受试者给予鼓励,以消除紧张情绪。采血中避免重复穿刺或过度采血,引起受试者的心理恐惧。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受试者是否出现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双眼上翻等症状。如出现晕针晕血现象,应立即仰卧,口服葡萄糖溶液,观察心率和血压。有晕针、晕血史的受试者,应选择仰卧采血。
◎止血困难。由于受试者凝血机制较差,可能出现止血困难。处理方法:对穿刺点压迫时间适当延长。对于仍无法止血的受试者,应请求临床协助,找出止血原因并及时对症治疗。
应急情况处理方法
◎标本溢洒。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标本发生意外泄漏或溢出,应立即用纱布或纸巾覆盖溢出物,立即倒入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作用一定时间(30分钟)内,然后将纱布、纸巾和破损物品放入医疗垃圾桶,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做好相关记录(时间、地点、溢出物、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
◎意外暴露。如果工作人员在末梢血采集过程中意外发生锐器伤时,应立即对伤口进行处理: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对伤口局部进行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及时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如果受试者血液污染了工作人员的皮肤黏膜,应反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果受试者血液污染了工作人员的眼部,应立即使用洗眼器冲洗,并及时到眼科就诊或咨询,同时向医院的感染管理部门和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还要尽早采集暴露人员的血液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检查,并进行血清学追踪。如果确诊已经暴露于经血传播的疾病(HIV/HBV/HCV),则应该及时注射相关疫苗和接受相关预防治疗。
(作者单位:成都市大邑望县中医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