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暑假模式开启,达州市各地精准对接青少年儿童成长需求,开设公益课堂。从传统文化浸润到兴趣特长培养,从安全知识科普到托管服务保障,多样化课程与暖心服务交织,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收获成长,让假期充盈着“知”与“趣”的双重色彩。
“三月三,阿三去上山,阿三去上山,上山又下山,上山又下山。”在通川区青少年宫播音主持班,孩子们正跟着老师练习绕口令。小主持人手持模拟话筒,字正腔圆,有模有样,一张张稚气的脸上写满专注。
学生万至简说:“我在青少年宫学习播音主持和乒乓球两门课程。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新朋友。”通川区青少年宫教师李奇臻表示,暑假期间,通川区青少年宫推出了中国舞、播音主持、创意美术等26个公益课堂,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
今年暑假,通川区青少年宫推出“双公益”模式,设立75个学费全免的公益普通班学位、435个仅收取基本成本费的公益提高班学位。通过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点亮青少年的暑期生活。
通川区青少年宫主任杜小艳介绍:“我们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多样性、创新性原则,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完善,让青少年宫成为青少年智慧汇聚的场所、素质教育的摇篮、自主发展的天地、才华展示的舞台。”
在达川区总工会2025年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工作暨第二期公益服务项目手工制作课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彩纸、环保材料等,亲手制作各种充满童趣的作品。
据了解,达川区发挥工会“娘家人”作用,摸排职工需求,精心组织暑期公益少儿培训班,开设声乐、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等7大类兴趣培养课程,免费向6至14周岁孩子开放,每周一至周五开课,为期20天。
“这个暑假班,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孩子在这里既能学习知识,又能培养兴趣,还能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我们放心,工作也更安心了。”家长邓福江高兴地说。
在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堰坝社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片,直观呈现危险场景并教会孩子们自救方法。随后通过互动问答,向孩子们宣讲安全知识。
今年暑假期间,堰坝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推出“志愿服务+多元化托管”模式,开设涵盖阅读、绘画、练字、手工、音乐等课程的暑期公益课堂。
“希望通过这些文化活动,让辖区的孩子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堰坝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符代君 李治纲 唐兵 谭诗琦 王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