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5 期 / 第4版:科学生活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 请立即休息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动脑就累,没躺倒就睡,要干活就废。分明在鞭策自己咬牙坚持和努力拼搏,但就是动不起来。这种做什么都觉得很累的状况,可能并非你意志薄弱,也不是生性懒惰,而是能量条早已触底,“隐性疲劳”正在悄然堆积。

◎“疲劳”是身体“缺电”了

“疲劳”与“疲劳感”是两个概念。疲劳是实际中的损耗,疲劳感则是大脑感知并传达到意识层面上的信号。

人体的运转就好比充能电池,24 小时都处在“充能”和“耗能”的动态平衡中。疲劳就相当于用掉的电量,用得越多,就越疲劳。疲劳感则是提醒你电量多少的表盘,电量越多,疲劳感越弱;电量越少,疲劳感越强。当电量跌入临界点,数值显示由绿转红时,身体就会向大脑发出警告,提醒该进入“省电模式”并及时充能。

◎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隐性疲劳”?

当身体处于隐性疲劳状态时,它同样会发出预警信号。因此,只有了解并识别“隐性疲劳”预警信号,大家才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身体陷入崩溃的边缘。

1.经常脑雾,难以专注

当感到大脑反应迟缓、思考卡顿、记忆掉线、注意脱轨时,可能已陷入“脑雾”状态。

脑雾和隐性疲劳之间可能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脑雾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外在体现;另一方面,它们可能互为诱因,即隐性疲劳的状态加剧脑雾症状。

2.烦躁不安,容易厌烦

“烦躁不安”是隐性疲劳的一种典型表现。当身体处于疲劳状态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小事而生气或不安。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使人难以保持平静和专注。

同时,“容易厌烦”也是隐性疲劳的一个常见症状。由于大脑功能受到疲劳的影响,大家可能会变得对事物失去耐心和兴趣,即使是平时喜欢的事情也可能变得无趣和令人厌烦。这种情绪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3.中途入睡,半夜起床

若发现自己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时,如看电视、坐地铁等,会不自觉地入睡,甚至在醒来后发现已经多坐了一站或多看了几集节目,这很可能表示身体已经过度疲劳。这种“中途入睡”的现象,在脑科学中得到了证实,是大脑在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强制休息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

累到极致睡不着,疲劳到极致睡不好。如果发现自己经常在半夜醒来,并且不是因为需要上厕所或其他生理原因,这可能是隐性疲劳的一个信号。这种情况通常与睡眠障碍有关,可能是由自主神经积累的疲劳导致的睡眠周期紊乱。

4.口臭体臭,疱疹长痘

当身体陷入隐性疲劳状态时,代谢水平可能会显著降低,这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唾液分泌量降低,口腔内的细菌迅速繁殖,进而分解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产生具有臭味的气体,从而引发口臭。

同时,代谢水平的降低还会导致营养物质的代谢不完全。这些未被完全代谢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积累,形成包括乳酸、尿素、氨等在内的具有臭味的代谢废物。这些废物可能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与皮肤上的细菌相互作用,产生令人不悦的体臭。

此外,随着身体状态持续下滑,免疫也将显著降低,炎症就会活跃起来,常伴随着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的出现。更为严重的是,体内寄生的疱疹病毒可能会因此变得活跃,从而在口唇、腋下等部位形成水疱,这也是隐性疲劳不容忽视的预警信号。

◎怎样应对“隐性疲劳”?

“隐性疲劳”的根源在于“耗能”过度与“充能”不足的长期失衡,以至于大脑对“疲劳”失去敏感,对“不疲劳”丧失感知。

若要打破“隐性疲劳”的束缚,大家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强度的“耗能”下实现高效地“充能”,或通过降低“耗能”,以确保“充能”能够及时跟上。以下两点尤为关键:

1.睡眠是最好的充能方式

众所周知,优质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复元气的黄金法则。有专家认为,它是疲劳恢复的不二法门。说一千道一万,确保拥有优质的睡眠无疑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降低耗能尤为关键

在无法保证高效“充能”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耗能”尤为关键。在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身体和大脑的能量会变得低效,易白白消耗能量,对自身造成损伤。

因此,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鱼”,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偷懒”,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能减缓疲劳累积的速度。这种“摸鱼”和“偷懒”,并非指躲避工作或责任,而是让身体和心灵获得片刻的喘息,从紧绷的状态中得到释放,重新获得活力。

提醒:有效的“摸鱼”,是做一些低信息输入、低精力消耗的事情,比如起身活动筋骨,欣赏窗外的蓝天绿草,逗弄一下可爱的小动物,或是拥抱亲密的家人。而“偷懒”,则是感到疲惫或厌倦时,及时调整注意力,适时转换心情。

(综合自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