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2 期 / 第3版:地方报道
旱地换“新装” 仁寿县“改”出沃野新“丰”景

本报讯 近日一早,迎着初升的朝阳,记者来到眉山市仁寿县富加镇金钟村2组,只见一边是绿浪绵延的平整麦田,一边是正在进行旱改水的作业现场。不久的将来,荒芜的山地将变身为盛满希望的水田。

我们预计改造出400余亩水田,改好后将引进业主集中流转土地,方便机械化作业。同时,将建立新的提灌站,也能辐射周围。站在改造现场,金钟村党总支书记廖建军畅想着今年的新景。

据介绍,旱改水是指在农田建设时将旱地改造为水田,既能保护耕地,又能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旱改水不仅能改善土壤、排灌等能力,提高耕地质量,还能整合畸零分散地块,推动农田小块并大块,形成路相连、渠相通、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的新型农田。仁寿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改善,形成宜居宜游的田园风光,为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业生产资源和农村生态资源。

近年来,仁寿县坚持片区规划引领乡村发展,统筹实施旱改水项目,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提升,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强化制度引领,做实前期工作。仁寿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将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旱改水项目工程建设。坚持底数清楚、因地制宜,摸清底数,以水定地,对区域水量、适用耕地面积以及可用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全面调查,开展旱改水项目规划,依据规划水田面积计算用水量,综合地区全年灌溉用水量,判断田块是否符合旱改水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措施有效,综合考虑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的给水和用水情况,确定需要旱改水的田块面积和空间分布,规划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等配套工程,尽可能采用先进节水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创新实施模式,提升项目质效。仁寿县积极探索新路径,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开展县域土地综合整治旱改水工作。创新合作模式,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合资公司拟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全过程监督指导,推动旱改水工作落地落实;创新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国有公司的政治优势,积极探索公司+农户+N”的经营模式,建立公司与农民利益联动机制,通过支付土地租金、让农民参与项目施工及田间管理等方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实施旱改水项目,合力推动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创新种植模式,探索发展有机农业,邀请水稻产业技术专家做技术顾问,从选种、施肥、除草、杀虫、水源等方面进行有机化改良,探索绿色种植路径,发展有机水稻,提升附加值。

加快项目推进,打造示范样板。仁寿县站位三农发展全局,科学谋划发展布局,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旱改水示范样板。统筹规划,打造示范点位,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打造的工作思路,采取投建管一体化模式,将项目示范区域内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部门项目整合实施,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灌溉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宜机化改造等项目与旱改水项目有机结合、统筹规划,聚力打造农田产值高、产业模式新、风貌特色足的高质量生态农田示范区;以点带面,全县递次推进,按照园区优先、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实施原则,以片区开发潜力由高到低的顺序编制年度实施规划,优先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仁寿县富加三产融合发展片区、钟祥现代农业示范片区进行试点,细化项目建设配套实施方案,倒排工期,全速推进,并将成熟方案逐步在全县推进,形成示范样板。(郭侨 潘建勇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