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葱长势大不一样,葱头亩产量5000斤应该没问题。”近日,在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黄石村,一块块葱田层层叠叠,葱头采收在即。威远县黄红头笔杆香葱种植专合社理事长李洪在香葱示范田边,向前来观摩学习的香葱种植户说起他的“种植经”。
由于经济效益高,市场需求旺,威远县1.5万亩香葱产业发展势头正旺,香葱种植户积极性高涨。当天,在李洪的香葱生产基地,威远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了2024年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威远香葱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听说李洪的香葱增产,品质也有提升,数十位香葱种植户闻讯而来。
推行绿色种植增产又增效
“葱苗长得真好,又绿又密,几乎看不到病虫害。”“葱头已经转黄,可以采收了。”……现场,不少种植户走进示范田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议论。
相较之下,在示范田一侧的葱田,葱苗稀疏细小,有些葱苗出现病斑,并有发黄的迹象。项目技术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苗明军解释道,“长势较弱的是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技术来管理,示范田则是用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来管理。”
苗明军进一步解释:“由于这里连续几十年种植香葱,土壤病虫害、土壤板结等不利因素多年积累,已经出现了连作障碍,导致香葱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
为了实现威远香葱提质增效,去年开始,威远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内江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省市农业推广主管部门,共同开展香葱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协同推广。
“经过一年的示范推广,效果很明显,示范基地的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葱头产量提升20%以上,葱头多项品质指标也有所提升。”苗明军介绍,过去一年里,专家团队在示范基地开展了香葱高产高效栽培、连作障碍改良提升、病虫害绿色减药防控、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示范,“比如为了克服连作障碍,我们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微生物菌肥、腐殖酸、中微量元素等有机肥、水溶肥使用量,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延长上市周期提升经济效益
“今年葱头的行情已经出来了,地头价每斤1.8元。”李洪介绍,今年他的示范田葱头亩产量预计增产400~500千克,预计亩增收在2000元左右。
威远香葱产业,自1993年开始规模化种植以来,已形成了生产葱头作为葱种供应外地的产业格局,成为云南、广西等地的葱种供应地,种植基地分布在镇西镇、严陵镇等区域,成为助推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
只生产葱头的模式,让威远香葱产业走上差异化发展赛道,但同时,单一产品、标准不统一等因素,也带来产业发展风险。
在黄石村,八成以上村民种植香葱。“我们的葱头卖到云南供不应求,种香葱的都赚到了钱。”黄石村党总支部书记钟军表示,不可忽视的是,由于葱头上市周期较短,当地又缺乏冷藏设备和加工产品线,无法延长上市周期,很难应对行情波动,“比如去年行情低迷,种植户只能低价卖出。”
李洪透露,按照往年的规律,葱头后市行情还会上涨,尤其是9月份之后,每千克能卖到14~16元,最高的一年每千克卖到了28元。但威远的葱头很少能留到9月,往往在7月份左右就销售一空。
怎么延长上市周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高佳研究员建议,可以将葱苗和葱头分别加工成葱花、葱片等干制产品,以大幅延长上市时间;还可以引入冷藏设备,通过低温贮藏,减少葱头损耗。“传统常温贮藏方式下,葱头损耗率在30%左右,而通过低温贮藏,能将损耗减少10%以上。”
除此之外,在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下,李洪等种植户决定尝试提前采收葱头,这样还能多采收一茬葱苗。“按一亩3000多斤葱苗来计算,收益将会很可观。”李洪说。
钟军说,黄石村已经流转出土地,准备申报县里项目资金来建设冷库,化解当地香葱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徐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