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1 期 / 第8版:乡村振兴·创新创业
智慧农机“唱主角” 沃野劲吹科技风
——“新农人”侯国仁的“C”位出道记


侯国仁(右一)指导村民操作植保无人机。

每到农忙时节,在广元市旺苍县龙凤镇龙凤村的广袤农田,新农人侯国仁频繁穿梭其间,为村民指导农机操作技术。在这里,他有多重身份,既是村里的农机管理员,也是旺苍县人才专家库中扎根乡土的土专家,凭借自身过硬的农机技术,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现场。

农机田间课堂授良技

415日,天刚破晓,淡淡的晨雾还在田间萦绕,旺苍县丰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里的农机田间课堂已热闹非凡。侯国仁正站在一台崭新的微耕机旁,专注地向村民讲解微耕机知识。

大家都一定要注意!农机操作安全是头等大事。在使用农机时要规范操作,千万得保护自身安全,避免衣物被机器缠挂致人伤残。侯国仁一边说,一边用力拍了拍微耕机的机身,吸引学员们的注意力。随后,侯国仁开始讲解微耕机的操作要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等实用技巧。

近年来,为提升村民的农机操作水平,侯国仁主动承担起龙凤镇农机培训重任,不仅在旺苍县丰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集中授课,还常常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春耕时节,他带着学员走进待耕的农田,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和地形条件,现场演示如何合理调整农机的耕作深度和速度。面对黏性大的土壤,他示范加深耕作深度、放慢行进速度,避免农机陷车,在沙质土壤上则适当减小深度、加快速度,提高作业效率。

在侯国仁的悉心指导下,曾经对农机操作一知半解的村民如今能熟练操作各类农机设备,一批又一批专业农机手也逐渐成长起来,为龙凤镇的农业机械化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侯国仁(左)示范农机耕田。

农机培训现场。

无人机飞防促增产

4月上旬,龙凤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内800亩小麦进入拔节期,施肥促壮迫在眉睫。侯国仁摇身一变,成了植保无人机的操控行家。只见他手持遥控器,目光紧紧锁定空中平稳飞行的植保无人机,精准地操控着其向田间均匀喷洒肥料,以前我们人工施肥,一天最多也就施肥几十亩地,现在有了植保无人机,一天就能喷施完整个麦田,效率大大提高了。侯国仁难掩兴奋地介绍道,植保无人机还能依据作物的生长情况智能调整施肥量,实现精准施肥,既节省了肥料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施肥,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期,侯国仁同样带着植保无人机大展身手。他提前研究病虫害的分布规律,规划好植保无人机的飞行路线,确保药剂能均匀覆盖到每一棵作物,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全程机械化提效率

龙凤村位于龙凤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这里出产的珑奉大米远近闻名。今年,该村水稻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全村400余户村民种粮。这背后亦离不开侯国仁的努力:他积极参与园区的建设规划,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园区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和种植技术……园区逐步实现从耕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村民种粮积极性。

侯国仁还经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大家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并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哪家的农机出现故障,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忙维修,哪家在种植技术上有疑惑,他都耐心解答。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将科技运用到农业生产中,龙凤镇的农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刘连福 唐福升

(图片由旺苍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延伸阅读

去年以来,旺苍县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各有所长、处在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鼓励支持像侯国仁这样的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

其中,龙凤镇通过成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站,配套拖拉机、旋耕机、无人机、覆膜机等农机设备,邀请农机乡土人才等开设农机田间课堂,提供点单式教学,精准对接村民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组织村民开展农机操作培训及维护,让村民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该镇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挑选有理想、有想法、有干劲的村民走进农机培训中心,学习成熟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前沿的知识。同时,组织农机乡土人才外出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维,促进农机化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