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2 期 / 第3版:科协之窗
多元活动 让科学家精神可感、可知、可践行

近日,中国科协等八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创新文化氛围。为积极响应相关文件精神,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近期,我省各县(市、区)科协开展了丰富的主题活动。

学生观看机器人表演。

学生走进科普基地参观。

科普活动

播撒科学的种子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体系更加开放和多元,面向青少年群体,各县(市、区)科协充分理解其价值需要,采用新颖的表达方式,将科学精神映射到科学探索的情境中,通过妙趣横生的科学实践,引导青少年主动探索,在寓教于乐中感悟科学家精神。

各县(市、区)科协组织青少年走进科博场馆、科普基地,以实物和实践为依托,沉浸式感知科学家精神,种下科学的种子。4月28日,由成都市青白江区科协等主办的2025年“青科荟”品牌科普——航天爱国主义科普研学活动走进航天赛博产业技术研究院,参加活动的青少年们实地参观航天展馆,通过实物、图片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以及成就,感悟“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随后,航天赛博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樊超开展“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主题讲座,他结合自身科研管理经验,为同学们讲述我国军工发展历程,剖析航天精神的重要意义。5月6日,由成都市科协、武侯区科协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服务系列活动在水韵园综合教育基地举行。活动围绕人工智能、太空探索等前沿领域,分设“机智过人”“太空农场”“太空基地”主题实践,通过沉浸式科技体验深化青少年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

各县(市、区)科协组织专家学者走进校园普及科学知识,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4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走进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进行“航天精神大讲堂”科普宣讲。叶培建院士手持嫦娥六号模型,以学生熟悉的篮球、排球模拟地球与月球的运行轨迹,将复杂的航天科技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场景,并着重阐释了深空探测对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同学们保持对宇宙的好奇,用科学思维探索未知世界。

5月7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弘扬科学精神 播撒科学种子”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成都七中蒲江学校,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刘定生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应用,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其间,刘定生穿插有趣的科学故事和前沿科技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近日,由成都市郫都区科协等主办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犀浦外国语学校、红光初级中学举行,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联盟秘书长高鉴以“我们是否身处AI驱动万物的时代”为引,系统地为同学们解析了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并展示了多模态大模型在灾害预警、新药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5月8日,由成都简阳市科协等主办的“童心筑梦 科技启航”简阳市第九届“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在简阳市实验小学启动。活动中,航模编队划破长空,六足机器狗灵活完成障碍穿越、物品搬运等高难度动作,“不变色的水”“吹不跑的球”等科学实验秀中,泡沫喷泉与液氮蘑菇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科普活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顺应了青少年的好奇天性,呵护了青少年敢于挑战、敢于质疑的求真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种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科学家精神宣讲

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围绕科学家精神宣讲,4月28日,由成都市锦江区科协等主办的“追光而行 星耀锦江”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在锦江区东华小学举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钱学森研究者王文华以“为民族复兴选择人生——钱学森的科学报国之路”为题,为同学们系统梳理了钱学森六次重大人生抉择,着重解析了钱学森在逆境中坚守科研初心的精神,并深入阐释“系统工程思想”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奠基性作用,同时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以钱学森为榜样,在人生道路上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未来用科学力量书写辉煌篇章!”

4月29日,在成都崇州市城北学校,一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同样热闹非凡。该活动由成都市科协等主办,以“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科学家故事”为主题,通过情景剧、主题演讲等形式,生动展现了钱学森、袁隆平、邓稼先、屠呦呦等科学家的奋斗历程。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系列活动的举办意义非凡,它之于青少年,不仅鼓励青少年学习科学、勇于探索,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还涵养其坚持不懈、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科学品格,从而为科技强国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吴小兰 蕾娜 杜思真)

(成都市科协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