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吃左氧氟沙星可能导致跟腱断裂”的话题引发网友关注。许多人表示自己是第一次听说,并对此感到担忧。左氧氟沙星是种什么药?其导致跟腱断裂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哪些人群需要特别警惕?一起来了解一下。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等多种感染性疾病。和其他药物一样,左氧氟沙星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其中,肌腱损伤就是一种虽然罕见但后果很严重的并发症。据相关文献报告,左氧氟沙星导致跟腱断裂的发生率为每万人3~5例。
专家介绍,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肌腱损伤,可能在用药后的几小时内就出现,也可能在停药后长达6个月才发生。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出现在用药后的2周内。
左氧氟沙星导致跟腱断裂的风险并非对所有人都一样,专家介绍有5类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在用药期间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
◎6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的柔韧性和血供都会有所下降,因此更容易受到药物的损伤。
◎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本身就可能对肌腱产生不良影响,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用会显著增加肌腱断裂的风险。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功能不全会导致药物排泄减慢,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实体器官移植(如肾移植)的患者。这类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其中可能包括糖皮质激素),加上身体状况相对较差,服用左氧氟沙星出现副作用的风险也更高。
◎运动员或长期从事高强度体育锻炼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的肌腱本身就承受着较大的负荷,因此也更容易受到损伤。
专家提醒,有研究表明,如果老年人同时用糖皮质激素,发生风险会比普通患者高19倍,会明显增加跟腱断裂的风险。
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耳液等,是否也存在跟腱断裂的风险呢?专家表示,口服和注射,且大剂量和长时间给药的情况下,左氧氟沙星服用者才可能会有肌腱损伤的风险,局部用药的左氧氟沙星,例如滴眼液,滴耳液等,其吸收率和吸收量几乎可以忽略,引发重大毒副作用的风险极低。(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