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炜介绍技术优势
曾祥炜(左四)演示非能动控制系统
“曾老师,最近在忙啥?”
“马上要参加第二届‘科创会’了,这几天要把项目的情况再捋仔细点。”
元宵节刚过,省科协原副主席、研究员曾祥炜又忙碌起来,就在记者联系采访的前一天,他正前往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作报告,为自己的研究成果作推介。
曾祥炜的忙碌,源于2021年12月省科协牵头举办的首届“科创会”。这场大会上,曾祥炜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非能动梭式流体控制技术产品,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专场推介会进行推介,吸引了广泛关注。三个月后,这一科技成果开始了落地转化。
这场大会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回顾
科技成果去哪里转化?
早年,曾祥炜在甘孜州的丹巴白云母矿区工作,负责空压机管道、水管道、油管道的维修。这些管道在严冬和雨季特别容易爆裂,哪里管道爆了,曾祥炜就得到哪里去。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大山上,这些管道修好又爆,爆了再修。喜欢思索的曾祥炜想,这应该是流体与流体控制的问题,流体在管子中流动就有能量,能不能用这种能量来控制流体系统本身呢?
1980年,曾祥炜开始从事“差流可调梭阀”研究,即研究压力管道的非能动控制,就是用压力管道自身的能量而非外界能量来实现控制与调节。这项研究,就是曾祥炜带到首届“科创会”上推介的科技成果的起始研究。曾祥炜介绍,非能动梭式流体控制技术可排除危险化学品因控制电路和电磁阀等事故带来的极大危险,还能实现在控制动力源缺失、电磁波缺失、人工控制干预失败和遭遇人为破坏的自动紧急切断保护。
最初,他发明创造了差流可调梭阀及梭式系列阀等多种非能动控制基础元件,将这些集敏感、控制、执行为一体的基础元件,置于密闭连续的流体系统中,利用流体自身的能量,实现不需外设动力源的控制、调节和管道爆破保护。这些梭式非能动基础元件能在我国石油、化工、天然气、海上石油、航空、核能等领域的高温、高压、强腐蚀环境下可靠地运行。1998年,该发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往后,曾祥炜在所开拓的梭式非能动控制领域的新思想不断,核心技术、集成发明不断。从2000年起,他将发明进行了整理,把多年来建立压力管道非能动控制系统的构想付诸实践,把过去的单个基础元件发明扩展为系列技术发明,把系列技术发明升级成有系统理论支撑的系统发明,并申请专利。
除了不断更新、完善非能动控制系统,曾祥炜更期望把这一发明专利进行成果转化。随着技术成功以及在国内外的广泛推介,请求与曾祥炜合作研究、合资开发的邀请不断,但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开展特有试验检测和开设精密加工场等多方面原因,这一专利始终难以进行转化。数十年的研究生涯里,曾祥炜长期为发明专利的推介和成果转化奔忙。“成果转化比发明创造难一百倍。”曾祥炜曾这样说。
参会
一场大会“带红”原始创新技术
2018年8月,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在成都组织专家对曾祥炜完成的“非能动梭式流体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专家组听取了曾祥炜的科技成果介绍,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认为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具有原始创新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加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更好地发挥该创新成果的作用,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场评价会上,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对曾祥炜的科技成果十分关注。2019年4月,省科协提出了建设“天府科技云”平台、开展天府科技云服务的设想,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把全省的科技资源共享,形成智能配对,实现科技服务智能精准供给、科技成果智能精准转化、科研项目智能精准承接。
非能动控制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难,正是省科协希望打破千千万万科技服务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壁垒。
2020年7月16日,由省科协打造的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天府科技云”上线并启动服务,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毛大付了解到项目情况后,积极引导曾祥炜在平台上传科技成果,开设工作室……“‘天府科技云’要为更多科研成果的转化搭建对接平台,打破科技服务信息不对称壁垒。”毛大付说。平台上线后,省科协随之启动“保姆式”服务,毛大付主动担任非能动梭式流体控制技术产品这一科技成果的“科服保姆”,提供全程“一人一策”“一企一策”“一单一策”跟踪服务,护航项目落地见效。
2021年10月,省科协向省委、省政府呈报了《关于重视我省一项重大原始创新技术的建议》的报告。报告中,省科协提出了要促成非能动控制系统这项原始创新技术的落地生根并广泛应用。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报告得到了成都市委书记的重视,安排成都市科技局牵头对项目进行论证,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高新区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了论证。往后,自贡市政府、科技局、经信局、科协的相关负责人与曾老师作了详细交流,自贡的企业也邀请了曾老师到工厂参观,希望有进一步合作。”同年12月,省科协牵头举办首届“科创会”,以大会为契机,着力强化平台支撑服务、人才保障服务、成果转化服务,也将曾祥炜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非能动梭式流体控制技术产品,在会上进行了重点推介。
“毛书记,很感激,在大会作了项目推介后,省内外的企业都来联系我,还有银行,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多个地方的‘一把手’为我组织专项交流,愿意以政策、场地、资金给予我支持,我很珍惜,‘天府科技云’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会后,曾祥炜第一时间向毛大付告知推介情况。毛大付同样感到欣喜:“这切实体现了‘天府科技云’搭建的足够精准的连接机制,通过举办‘科创会’,实实在在助推了科技成果转化。”
进程
“科服保姆”为项目落地转化持续加力
科技信息畅通了,科技需求对接精准了,“科服保姆”仍持续发力,做好跟踪服务。
在首届“科创会”的广泛影响下,曾祥炜的非能动梭式流体控制技术得到了四川禾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关注,对方有意承接项目进行转化。毛大付知晓后主动对接,撮合双方匹配。2022年3月9日,毛大付带领省科协创新发展部、学会部、调宣部,省科青联、国投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全国高校博士联盟服务团相关负责人一行,前往禾嘉集团全资子公司中汽成都配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成配”)为双方开展服务。当天,毛大付见证了自己服务的科创项目在该公司落地生根。
关注科创项目的落地,也关注承接方的转化实力。毛大付了解到,作为项目承接方,中汽成配将该技术作为集团备战国家应急体系关键技术进行开发,加大了对非能动流式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专门成立高新技术研究院,由曾祥炜担任院长,自主开展项目的应用转化,同时由该院积极打造政府统领、多方投入、人才荟萃、资金保障的产业平台,力争3年内建成非能动流式控制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几十年的科学研究通过‘天府科技云’平台终于得到了转化运用,这是一个重大转折。”毛大付对项目的落地转化感到高兴,“非能动流式控制系统现阶段的转化既是小结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定会结出硕果。”
会后的好消息,一直持续不断。2022年12月10日,中汽成配为曾祥炜举办了“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系统装置”项目推进会暨应用场景论坛,来自经信厅、省科协、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和相关嘉宾参会。曾祥炜与相关高校的科研人员就“非能动梭式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概况”等课题进行了专业探讨。
谈及项目的产业化前景及项目的进展,四川禾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夏朝嘉介绍,项目着眼国家安全和应急领域要求,研发出了符合《“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中“易燃易爆品储运设施阻隔防爆新技术与装备”的关键技术,并以“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系统”的研制为突破点搭建了试验平台,目前,样机已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化试运行的中试阶段。
“在第二届‘科创会’上,我们将邀请曾祥炜参加大会的科创沙龙,作为首届‘科创会’科创项目代表,与现场嘉宾、观众互动,分享亲身经历及参与体验。后续,我也将持续关注项目进展,做好跟踪服务。”毛大付说。
怀抱着参会的收获,曾祥炜高兴不已,“借力‘科创会’,发明人的梦想成真了。”
>>>记者手记
一颗初心熬煮科研岁月
如果说科学研究是十年如一日“熬煮”出来的“老火靓汤”,那么“靓”与“不靓”,考究的是“不急不躁”的持久火力和“细炖慢熬”的醇厚功力。快80岁的曾祥炜,就这样乐此不疲,大半生守着漫漫科研岁月,用一颗初心“熬煮”出了科学研究的美味佳肴。
作为最早一批非职务发明专利拥有者,曾祥炜的研究从立题、选项、试验、研制都是自己确定,自己解决经费问题。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实验室,就请工人做零件自己组装。为了做差流可调梭阀实验,他把家里的脸盆、洗衣机水管、装油的加伦桶全派上用场,进行研究。当有新的研发项目需要投入资金,当需要为项目团队支付工资,他不得不抵押自己的房产。从最初的单个基础元件发明到扩展为系列技术发明,从系列技术发明升级到有理论的系统发明,他花尽了自己几十年的积蓄。
时光在流逝,40余年的苦乐历程道不尽,但曾祥炜在发明研究的路上一直充满信心、坚定前行,希望非能动控制技术在更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把这个技术当作我的生命一样重要。”曾祥炜这样对记者说。
不懈地付诸实践,再持之以恒地坚守,这是曾祥炜的科研岁月。
如今,梦想已经实现,曾祥炜觉得还不够,还有很多事要做……(本报记者 曾青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