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霁,在大巴山腹地的巴中市通江县,金黄的稻谷、青砖岱瓦的新村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大县。
日前,笔者走进通江,探寻当地传统农业精准脱贫之路。
合力攻坚的发展之路
这里,曾经深陷贫困——
大巴山腹地,拥有广袤土地,贫困发生率却十分高,拥有157个贫困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大县。
如何开出变靠天吃饭为靠地脱贫的“药方子”?
近年来,通江县委、县政府苦干实干、创新创造,以内生动力为支点,以产业扶贫为支撑,以对口扶贫为动力,以驻村帮扶为保障,誓让人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以内生动力为支点,激发脱贫潜能。诺水河镇柳林村的李国芝,妻子残疾、孩子读书,有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要赡养,一家子负担都压在他身上。为了摘掉“贫困帽”,李国芝在自家墙壁上写下:“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八个大字,随后,他多方奔走,积极栽植青花椒、中药材,喂羊养猪,下地耕种,起早贪黑,终于提前一年甩掉了贫困“帽子”。
以产业扶贫为支撑,深挖资源禀赋。在通江县陈河乡陈家坝村,村民正忙着从大棚里采摘银耳。据介绍,通江银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以前只卖银耳初级产品。2017年底,当地提出“银耳产业倍增计划”,积极扩大银耳种植规模和产量,延长产业链条。今年,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重点乡(镇)由上年的23个增加到了30个,银耳标准菌种用量达146万袋(瓶),比2018年增长35.2%。为延伸通江银耳产业链,通江县裕德源润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通江银耳做成了银耳面膜,市场青睐度颇高。
以对口扶贫为动力,激活造血功能。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后,浙江省遂昌县牵手通江县,在通江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借助电商培训,通江县民胜镇新场村的杨艳成为了民胜镇农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走上了电商致富路。去年10月,杨艳与赶街公司签订了协议,成为赶街合伙人,并通过电商平台帮助128户贫困户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共销售土鸡500余只、土鸡蛋3000多枚、水果1000余公斤,带动了5个贫困户就业。
以驻村帮扶为保障,构建长效机制。李江是全县157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一员,开展驻村帮扶后,李江被派驻到云昙乡蒲家坪村。到村走访时,他懂得了什么是贫困、什么是责任。从晨曦初上到太阳落山,李江一家家地走,一户户地帮他们解决难题,乡亲们把他看作了亲人。李江说:“贫困户有大事小情都爱找我,这是一种亲人般的信任。”如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青花椒等特色农业,蒲家坪村全部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
在通江,34名县级领导任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长、525个驻村工作队仍奋战在脱贫一线。通过绩效管理,形成了驻村干部争着干、抢着干、比着干的浓厚氛围,打造出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
尽显担当的引领之路
走进青浴乡姜家坝村,公路两旁枳壳树的枝头挂满了枳壳果。
“这些都是村民的‘致富果’。”齐耳短发的女村支部书记张华英一双胶鞋、满面笑容地介绍道。
张华英大学毕业后,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务工生涯。2008年结婚后,她在济南经营一家超市,因头脑灵活,经济收入越来越好,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富足而幸福。
为改变基层党员队伍结构不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通江县决定把优秀农民工确定为党员重点培养对象,创新党建模式,从外出务工人员中挑选能人。2014年3月,张华英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成为村级后备干部。2016年,青浴乡姜家坝村党组织换届,张华英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张华英将在外看到的、学到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在姜家坝复制创新,在姜家坝村成立了青浴乡枳壳产业协会党委,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到重庆市江津区学习,通过科学管理和品种改良,该村枳壳产量大幅提升,群众种植枳壳的热情空前高涨。
村民蔡正福说,干枳壳的价格已由原来不到20元一公斤涨到了25元一公斤,现在他家枳壳的收入比原来翻了两三番。如今的姜家坝村,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贫困户”的模式,新栽植枳壳30万株,建立起了800亩的枳壳产业园区,枳壳正逐渐成为村民的生态树、摇钱树。
在通江县,脱贫攻坚一线是检验干部的“考场”。
4月初,通江县下发了《关于科级以上干部到出生地开展群众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县级“四大班子”成员及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联系全县13个片区,并挂点整顿76个软弱涣散村;34名县级领导任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长,统筹各战区驻村工作队;1862名通江籍科级以上干部每年至少3次回出生地开展群众工作。根据《通知》,再结合工作实际,县委、县政府进一步要求,科级以上干部从4月起,每2月回村向父老乡亲宣讲一次政策,尽显担当引领之责。
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
在新场镇巴州沟村,59岁的余定泗看着圈舍里的100余头猪,喜笑颜开。“用生态法喂养,好卖得很。”余定泗说。
余定泗曾是巴州沟村的贫困户。为让余定泗尽快脱贫,该村帮助余定泗家规划了养猪产业。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余定泗很快申请到了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和产业周转资金10万元,还获得残联帮扶资金2万元。2015年便新建起标准化圈舍。2017年,他养母猪32头,出栏育肥猪320余头,还养了1000余只土鸡,出售了4000余只鸡苗,全年收入达50余万元,净赚10余万元,获得当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致富不忘本。2017年,余定泗成立了东山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了17户贫困户加入,为他们低价提供仔猪、鸡苗,免费指导技术,主动联系销路。如今,在他的帮助下,17户贫困全都脱了贫。
脱贫攻坚不是坐享其成,而是不懈奋斗的新起点。正如通江县委相关负责人所说:“通江的脱贫攻坚,就是一部不断唤起自立、坚定自信、升华自我的发展史。”(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