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8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
射洪市复耕撂荒地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在遂宁射洪市青岗镇里仁桥村平坦开阔的农田里,几辆大型机械正在翻地,为接下来的粮食种植做准备。而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长满杂草、分散零碎的撂荒地。

去年11月,里仁桥村撂荒地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通过田土调形等建设,耕作条件不佳的农田变身为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每年可种大小春两季粮食。荒地由此变为抢手的“香饽饽”。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 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命脉。今年以来,射洪市切实贯彻中央、省委相关会议精神,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以耕地复耕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模式

荒坡地播种新希望

这几天,在金华镇武东村的一块坡地里,机器声隆隆、人声朗朗,拉开了200亩玉米、大豆的播种序幕。“前几天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草长得比人都还高,今天都在点包谷了。”村民陈军高兴地说。

金华镇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有限,在遏制耕地“非农化”、严防耕地“非粮化”的同时,该镇统筹利用撂荒耕地,创新推行 “生产互助、代耕代种、集中流转、托管服务”的复耕新模式,以此稳定并提高粮食种植面积。

推行中,该镇鼓励有劳动力的农户自行复耕,动员套种玉米、大豆等作物,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动员其将土地交由亲友托管代耕,或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村集体组织助耕加快复耕复种。截至目前,金华镇完成撂荒地整治1600余亩。

“为稳定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今年要全力实现新治理撂荒地2万亩的目标。”据射洪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撂荒地治理上,全市推行“三方共耕”模式,鼓励镇村两级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推行“互换并地、土地换股权”办法,引导农户将承包地向合作社集中、整合连片后统一经营或对外流转。统筹利用撂荒地,将公路沿线和耕作条件较好的撂荒地优先用于粮食和大豆生产。同时,安排财政奖励资金用于鼓励治理撂荒地种植粮食作物;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撂荒地治理;倡导土地流转租金或土地入股分红“三免两减半”(前三年免土地租金或分红,后两年土地租金或分红减半),以充分调动复耕主体积极性。

“归雁”创业

“撂荒地”变“聚宝盆”

“看,那一片就是我们合作社整治的撂荒地,面积有300余亩,已经全部种植了油菜。”春分时节,站在曹碑镇大池村刚健专合社油菜种植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专合社理事唐文华兴奋地说。

曹碑镇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昔日的曹碑建筑公司更是省级明星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出家门外出务工,农村土地大量荒废。

为发展现代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曹碑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归雁工程”,建立“物质激励+台阶激励+精神激励”的政策体系和引导机制,不断开展返乡人才对接活动,发布《致曹碑籍在外成功人士的一封信》,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发展实体经济、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

为以点带面,曹碑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基础较好的大池村率先实施“归雁工程”。于是,村“两委”主动出击,多次登门拜访在外乡友并开展座谈,吸引赵刚等9人投入资金58万元,返乡创办了射洪市刚健专业合作社。

自专合社成立以来,共整治撂荒地600余亩,种植油菜300亩、小麦150亩,预计今年收入达8万元,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

农技推广

耕地扩面粮油增产

连日来,香山镇抢抓农时,田间地头处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今年的春耕生产,香山镇在扩面增量上“做文章”,整治集中连片撂荒地,由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或种粮大户领办,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耕作。

谢维良是长岭岗村的种粮大户。去年,他承包撂荒地,增收3万余元。今年以来,镇上推动撂荒地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这又让他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将承包的60亩撂荒地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种。“国家号召‘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闲置的土地不能增收增产,那我就再承包60亩撂荒地来进行大豆玉米套种,同时相关部门也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谢维良说。

今年以来,香山镇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现状,提高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土地撂荒整治,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充分实现了“耕地扩面、粮油增量、集体增收”的工作成效。目前,全镇复耕撂荒地600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预计今年玉米增收150余吨,大豆增收45吨,每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左右。 (贾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