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养猪场非洲猪瘟变异株监测技术指南》。该指南是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为指导养猪场做好非洲猪瘟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特别是变异株感染情况,提升非洲猪瘟防控能力特意制定的。
非洲猪瘟变异株包括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等,与2018年传入的非洲猪瘟毒株相比,该类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致病力等发生明显变化。生猪感染该类毒株后,潜伏期延长,临床表现轻微,后期可出现关节肿胀、皮肤出血型坏死灶,感染母猪产仔性能下降、死淘率增高,出现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与传统的流行毒株相比,生猪感染该类毒株后排毒滴度低,难以早期发现。
1.监测方法
◎加强临床巡视。时刻关注猪场各个环节猪只异常情况,提升饲养人员责任心,一旦发现猪只出现嗜睡、轻触不起、采食量减少,发热、皮肤发红、关节肿胀或坏死、咳喘、腹式呼吸,育肥猪死淘率增高,母猪流产或出现死胎、木乃伊胎等可疑临床表现时,应第一时间采样检测。
◎积极主动监测。每周对猪群进行病原和抗体检测。在猪群进行疫苗接种、转群、去势,或母猪分娩后,应进行采样检测。猪场出现风险暴露或周边猪场出现感染时,按需进行采样检测。
◎抽样策略。对可疑猪的同舍和关联舍猪群,采集深部咽拭子和抗凝血进行病原检测,必要时采集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可疑猪及临近猪接触的地面、栏杆,以及舍内人员接触的物品等,采集环境样品进行病原检测。病原检测如果混检,建议混样数量不超过5个;抗体检测不得混样。
◎样品选择。对可疑猪,按检出概率高低排序,依次采集深部咽拭子、淋巴结(微创采集)、前腔静脉抗凝血(EDTA)或尾根血、口鼻拭子。对分娩母猪,应采集脐带血、胎衣;对死胎和流产胎儿,应采集淋巴结、脾脏等组织样品;对病死猪,优选采集部位为淋巴结、脾脏、骨髓和肺脏。血清样本按常规方法制备。
2.检测方法
◎病原检测方法。采用非洲猪瘟病毒(P72/CD2v/MGF)三重荧光PCR方法检测核酸,详见“农办牧〔2020〕39号”附件《非洲猪瘟病毒流行株与基因缺失株鉴别检测规范》。必要时可测序鉴别。
◎抗体检测方法。采用间接ELISA、阻断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水平,详见《非洲猪瘟诊断技术》(GB/T18648)。(农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