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 张雯迪
“我对妇女、儿童充满了爱,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这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林巧稚女士掷地有声的告白。她一生亲手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但这位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妈妈却一辈子未曾生育,她将毕生所学、全部热爱都奉献给了中国妇产科事业。
出生于1901年的林巧稚,幼年痛失患有宫颈癌的母亲,致使她从小便立下“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远大志向。长大后,她报考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今北京协和医学院)。然而,她却在考场上遇到了突发疾病的考生,当时她宁可错失考试,也要把救治病人放在首位。好在一番救治后,这名考生渐渐苏醒过来。不幸的是,由于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等她再握起笔打算接着做题时,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起来。
当时,林巧稚以为自己肯定考砸了,没想到却意外地收到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原来,她不顾自己的考试而去热心救治其他考生的行为,在老师们看来,正是交上了一份更加出色的答卷!并且,她前面已经考过的几门科目,成绩都非常优秀,学校便决定破格录取她。
毕业时,林巧稚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学校的“文海奖学金”,之后顺利进入学校附属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协和医院,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1941年,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关闭,林巧稚就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了家妇科诊所,免费为患者救治。1948年,北京协和医院复院,林巧稚重回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1959年,她担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为中国妇产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动人事迹数不胜数,如:当面临已连续失去4个患有新生儿溶血症孩子的孕妇时,她打破常规、潜心研究、勇于突破,最终制定出了新生儿全身换血的方案,让这名新生儿成为了有记录以来中国首例成功抢救的新生儿溶血症手术患者;积极引进和推广剖腹产手术,大幅度降低了中国新生儿死亡率;带领团队对北京近8万名妇女进行妇科普查,为全国妇科普查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年近八旬时忍着身体病痛在病床上完成了《妇科肿瘤学》,对一些常见的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地阐述。
林巧稚用实际行动阐述了“心怀大爱,医者仁心”的深刻含义,她的爱岗敬业、勇于突破、爱国爱人、甘于奉献以及挺身担当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崇拜、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