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3 期 / 第7版:科普法制
暑假期间孩子玩手机当心被骗

为了让孩子上学生活更便捷,一些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手机、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没想到的是,电信网络诈骗也随之而来,悄悄将黑手伸向青少年。最近,攀枝花市仁和区的一起案例就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一名初中生被骗1.4万余元,背后的套路值得所有家长和孩子警惕。

事情要从一篇小红书上的帖子说起。初中生王某刷到一条扶贫基金公益活动的信息,声称捐款能献爱心还能返现。心动的王某先扫码捐了150元,对方却称要继续刷单才能返现,并承诺退全款还额外给3000。之后,对方发来收货地址,让王某用花呗在淘宝下单10副苹果耳机和1台索尼相机。等王某追问返现时,对方却以未达标为由拖延。直到王某母亲收到花呗还款通知,才发现孩子被骗,前后损失1.4万余元。

据攀枝花市公安局仁和区分局民警介绍,诈骗人员盯上孩子,往往利用他们单纯、爱贪小便宜的心理。这几类套路最常见:免费皮肤孩子,说送游戏装备,却要激活费、认证费,哄骗孩子用家长手机转账;红包返利杀鱼盘,在短视频、聊天软件发发红包返更多的假消息,拉孩子入群后,再以手续费、转账费骗钱;解防沉迷设圈套,声称能解除游戏防沉迷功能,通过屏幕共享骗孩子说出家长的微信、支付宝密码;假明星发假福利,以明星粉丝群为诱饵,说完成任务给礼品、签名照,诱导孩子转账或刷单。

警方提醒

暑假期间,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提高警惕!

别信天上掉馅饼:中奖、兼职赚外快、免费领东西的小广告,多半是骗局;且不要随便添加陌生人好友,不点击不明链接。

管好支付密码:家长别让孩子知道手机支付密码,别设置免密支付,定期查看孩子的微信、支付宝余额。

盯紧上网设备:检查孩子使用的电脑、手机,若发现有使用不明链接或二维码下载的App,赶紧卸载。

遇事多沟通:告诉孩子,拿不准的事一定要问家长或老师,被骗了要第一时间报警。

(攀枝花市公安局仁和区分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