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 成果
睡眠缺失会增加我们身体器质性与精神性疾病的患病风险,缺觉引起的“微睡眠”让人尴尬甚至致命,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睡眠。
人体的各类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生长与修复大多在睡眠时进行,体内一些重要激素的分泌在深夜睡眠时大大增加。长期缺乏睡眠,人的记忆力会变差,创造力会降低,会容易冲动,整体的判断力也会下降。
根据国内外有关睡眠时间与疾病和死亡率的关系的研究,将18岁及以上的居民每天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定为睡眠不足,而每天睡眠时间大于9小时则认为睡眠时间过长。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中申明小学生每天应保证睡眠时间为10小时,中学生为9小时。尽管一般认为老年人因为新陈代谢减慢和体力活动减少而导致所需睡眠时间减少,但有证据表明老年人应该保持7~8 小时的睡眠。
据调查,我国居民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3小时,其中女性每天的睡眠时间相对大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也逐渐减少,并且同时存在着睡眠不足和睡眠时间过长的问题。
如何评定自己的睡眠质量?可以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该量表简单易用,其评价结果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已成为国外精神科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该量表对我国居民同样适用。
有的时候睡眠质量不佳是因为一些影响睡眠的生活习惯导致的。如睡前玩手机,晚饭吃的太晚、吃的过饱,睡前大量饮水等。而研究发现精神状况对睡眠质量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前我国正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快节奏、高竞争、高压力的现实社会生活使很多人无法适应,家庭压力、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社会文化压力和疾病压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睡眠质量,而睡眠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状况,导致更大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系四川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食品安全与毒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