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7 期 / 第8版:副刊/墨香天府
太白楼下

■ 隋中

一日早晨到南池公园散步,看到李白、杜甫共游南池的塑像,忽然想起,济宁是李白杜甫共同来过的城市。特别是李白,他定居任城(今济宁)23年,写下有关济宁诗歌53首,留下了众多的生活痕迹。

我曾在济宁一中学习,学校的西南墙就是太白楼的北墙,学校大门就在太白楼北面紧邻,每天都在太白楼下经过,竟然熟视无睹。后来心血来潮登临太白楼,才知道了李白和太白楼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公元736年,36岁的李白带着妻子许氏和女儿平阳来到任城。他就将家安于此楼的前面,当时此楼叫贺兰氏楼,是一家酒馆。李白是诗酒英豪,家后即是酒楼,呼朋引伴,饮酒赋诗,也就成为生活常态。

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李白去世后的公元861年,吴人沈光途经济宁,慕名登贺兰氏酒楼,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这才有了太白酒楼的说法。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将此楼重建于南城墙上,正式更名为“太白楼”。后经历代修葺,于1952年重建。太白楼延存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我在济宁一中求学三年,身处太白楼下,常思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名言,勤奋而不懈怠;常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缓解思念父母的乡愁。

李白在任城23年,创作了大量名篇佳作,同时他的书法也大有精进。济宁的浣笔泉,据说是李白写诗的时候,洗笔的水池。残墨让这碧泉有了淡淡的墨香,流淌成为一个千年的美妙故事,这个景点现在被雅称为“墨华碧泉”。

在任城的岁月,李白迎来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朋友,就是被后代誉为诗圣的杜甫。李白与杜甫在洛阳相遇,相见恨晚。公元745年,两人再次相见于任城。这是诗仙诗圣相处的最后一段时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一带的山山水水,印满了他们登临的足迹。

李白杜甫二人曾与当时任城的许主簿一起泛舟古南池,饮酒作诗,欢乐不已。不久杜甫远去,看到沙丘的森森远树,听到连绵的秋声,心头就涌起别友的悲哀,“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与杜甫,这样两位在中国世代家喻户晓的诗人,这对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光照千古的双子星,与任城的机缘,不能不说是这方沃土的幸运。

而任城和李白的缘分,让济宁这座有着孔孟之乡严肃面孔的城市,多了几分浪漫主义的活泼与灵动。李白,点亮了运河上一船船的灯火,唤醒了任城头顶沉寂的星空。如今,李白是济宁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城市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