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从“青花椒案”看农产品品牌打造
保护好我们田里的“好东西”

事件回顾

去年底,一场“青花椒”商标系列侵权案件引发全国关注。成都、广安等地的数十家餐馆突然被一家远在上海的餐饮企业以商标侵权为由告上法庭,原因竟是他们的店招里有“青花椒”三个字。不仅被要求撤换店招,还面临数万元的索赔,“从天而降”的官司让一众餐饮店家饱受困扰。今年1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四川的餐饮店家们讨回了重新使用“青花椒”的权利。诉讼告一段落,但由“青花椒”案引发的讨论仍在持续。

3月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了维护市场公平,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明确“青花椒”等“碰瓷式维权”不受保护,对相关诉讼请求予以驳回。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介绍,“青花椒”案是四川法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典型案例,更是积极运用司法裁判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中的规则引领与价值导向功能的生动实践,既有力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又尊重了社会常识、常情和常理,切实保护了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服务保障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环境。

在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主任谢商华看来,“青花椒案”折射出我们在农产品商标注册获权上的着力还不够,忽视了商标注册以及品牌建设。

“事实上,青花椒不是个案。以四川为例,我省目前仍有一些特色商品和特色服务还没有注册商标,这反映出我省部分行业在国内外的获权(获得商标权)意识还不够,在品牌建设上的力度也还不够。”谢商华说。

西部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文体专委会副主任何学彬关注的重点。去年,何学彬在眉山市洪雅县调研时发现:茶叶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二的洪雅县由于缺乏区域公共品牌,全县出产的茶叶多数为外省茶企做了嫁衣——全县3.53万吨干茶,七成以上以低价卖给了外地做原材料,当地茶园的每亩收入只有7000余元。

如何破解

大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洪雅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提升西部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既需要企业主体下功夫打造自己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政府也要充分予以政策支持,大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何学彬建议,一方面国家层面可制定西部地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支持政策,建立品牌注册、日常管理促进机制,对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给予倾斜;另一方面,还应对西部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平台宣传、展销展会、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优惠条件或政策支持。

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来牵头统筹“品牌协同”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谢商华表示,在品牌打造方面,可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来牵头统筹“品牌协同”,围绕目标市场,构建系统化、协同化、有机化的品牌整体,从产品驱动的“成本优势”转向品牌引领的“市场优势”。(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