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天府红谷对外按“1+N模式”进行商业战略合作定位,即“战略平台搭建方+众多资源拥有方”;对内按“公司平台+个人创业”进行创新运作。形成“旅游开发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在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企业+农户”模式,项目带动了当地100余户农户发展土特产,建立了土特产供销机制。向他们收购野蜂蜜、野山药、土鸡蛋、猕猴桃等产品,再利用天府红谷自有平台对外销售和宣传本地特产。与此同时,天府红谷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80%的劳动力来自于高何镇本地农民,充分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难的问题。此外,项目还带动周边群众新兴农家乐8家,重新装修、提升档次12家,新装民宿10家,极大推动了高何镇的产业发展。自天府红谷对外营业以来,先后举办了文创讲座、艺术沙龙、有机农业自然农法讲座、国际健康咨询公益服务等活动100余场,接待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民宿等考察团300余批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受惠群众达10000余人次。
◎延续美丽乡村的生态、形态和文态
只有结合在地文化,与当地融为一体,项目才能取得成功。为此,项目开发人员对当地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及筛选,选择具有“邛崃”符号的传统乡俗文化进行演绎,将乡愁具象为文化符号,表现在旅游产品上,以文创智慧延续美丽偏远乡村的生态、形态和文态。
通常来说,传统乡村旅游满足的客户群体比较单一,且客群层次不高。而目前新型乡村旅游内涵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以尽可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天府红谷项目在打造中,注重融合观光、体验、教育、禅修、山地运动等综合性旅游产品来吸引中高端客群,并且按照不同群体进行细分,如儿童教育、休闲避暑、禅修疗养等,更加符合了现代都市人对乡村旅游的多元定义。
由于天府红谷项目是地震灾后重建重点项目,项目还以山地度假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参与到乡村重构的事业中。通过举办耕读大讲堂,引入NGO组织(成都3+2读书荟),开展社区营造,制订村规民约等,引导农户自我管理,共建和谐社区;通过在地农民创业示范,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再创业,让幼有所教、老有所养,逐步解决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