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搬到了新城区,家庭住址变更,孩子面临转学,新城区新办学校能否提供优质的教育?”去年,孩子转入刚成立的花海小学时,攀枝花市民李元颇为焦虑。一个学期后,李元的顾虑不复存在。“女儿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在学校过得十分开心。”李元说。
自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以来,攀枝花教育主动融入共富试验“总体战”,健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向薄弱地区辐射,推动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让无数像李元一样的攀枝花市民体会到共同富裕“大局”与“小我”之间的真实连接。
“小切口”托起教育“大民生”
公交车停靠在校门外的站点,学生欢快地下车,奔向等候他们的老师。在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可以乘坐学校定制的公交车,从家门口的公交站直达校园。
这所学校创办于2018年,是攀枝花市仁和区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筹资1.3亿元建设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公办学校。该校农村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近2000人,占学生总数的80%。
“乡村教育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让老百姓满意的。”校长罗勇介绍,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校丰富课程体系,开办了近60个学生社团,3~8年级所有学生都可以选择1~2个社团免费参加训练、学习。
另一边,一张张干净整洁的床铺,一幅幅学生创作的墙体彩绘,记录着攀枝花市实验学校“榕树小屋”的温馨日常。2023年9月,攀枝花市实验学校以“榕树小屋”为载体,开展半寄宿制校内托管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620张午休床位,一、二年级学生均可申请“入住”。
近年来,攀枝花市实验学校积极承担起“为群众排忧解难、为随迁子女教育兜底”的重任。2022年至2024年,该校新增转校生255名,扩容学位1300余个。同时,该校简化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推行“同城同待遇”入学政策,提供入学政策咨询、学籍办理“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保障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零障碍”。
教育“先富”促进“共富”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县中塌陷”的问题也在攀枝花县域地区渐渐显现。为助力县中振兴,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发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作用,于2022年与盐边县政府开启联合办学合作,在盐边县中学校内成立“攀枝花市七中盐边分校”,派驻31名骨干教师到盐边县任教,并建立跟岗学习制度,盐边县中学先后选派14名干部教师到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跟岗,两校60名教师结为“师徒”。
去年3月,盐边县中学物理教师杜锐到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跟岗学习,回到盐边县中学后,她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课堂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杜锐举例说,电磁学抽象难懂,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如今,她借鉴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骨干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导入课堂教学,例如从讲解 Wi-Fi背后的电磁波原理入手,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教育共富”?攀枝花市牢牢抓住教师这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推动教育“先富”促“共富”。
去年9月,由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阳光外国语学校领办的花海小学校迎来第一批学生。学校师资力量成为家长关注焦点。花海小学采用“集团内部交流+区内遴选+新教师分配”的形式。该校在职教师中,30%为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阳光外国语学校的交流教师,20%由全区遴选优秀教师产生,50%为新教师。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干劲十足的新入职教师组建成一支年轻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领新办学校快步向前发展。
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双向奔赴
宜人的气候、优质的热带水果、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蕴等优势让攀枝花市成为康养胜地。作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人才的重要阵地,攀枝花市多所中职学校结合当地所需,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道菜肴能用到多少种地方食材作为原材料?芒果、牛油果、酥肉……”在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一堂富有地方特色的烹饪课正在进行。2021年,该校与盐边县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在盐边菜标准化建设、盐边菜大师工作室建设、围绕“攀果”“攀花”进行创意菜肴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
“未来,我想继续在餐饮行业深耕,让家乡美食得到更多人的喜爱。”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2024级烹饪专业学生张尔梅说。目前,该校烹饪相关专业学生到盐边县本地餐饮服务业就业人数达300余人次,实习生800余人次,成为盐边县高水平餐饮人才产出的主阵地。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攀枝花市还瞄准新兴产业发力。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根据该市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需要,推进产、学、研、训、服“五位一体”低空经济人才培养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了以“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无人机应用专业(五年一贯制)”“建筑工程施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方向)”等5个专业为核心的低空经济专业群,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双向奔赴。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工程。我们将创新实施‘1+2+N’工程,以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切口,以‘托就学’改革和深化‘学段贯通、校际互通、师生流通、职普融通’的‘四通改革’为两大抓手,压实 N项工作举措,促进‘上下贯通、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响学在攀枝花‘阳光教育’品牌。”攀枝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福惠说。(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