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9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
——成都东部新区芦葭镇乡村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马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本文以成都东部新区芦葭镇为例,浅谈以文化振兴乡村的实践与思考。

芦葭镇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

芦葭镇幅员面积78.8平方公里,全镇辖12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5.23万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机场小镇。近年来,芦葭镇紧紧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新典范、现代都市农业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新家园”的“三新芦葭”定位,以乡村振兴为主抓手,大力实施“三片三带三镇”建设,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探索文化振兴乡村新路径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强活动阵地,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硬支撑”。芦葭镇按照“十有”标准,对表对标加强农村文化硬件建设,规范设置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办公室、活动室、多功能室、健身活动场所等,在有条件的中心村建设村民文体广场(游乐园)、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室、党团活动中心等,在非中心村发展以农户为依托的农民书屋、文化大院(户)等,切实把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做实。

创新活动形式,汇聚乡村文化振兴“软实力”。芦葭镇把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作为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创造性使用“菜单式”的文化服务,让农民“自主点菜”,增强“送文化”下乡的精准度;大胆探索一系列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实践活动;按照“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办好百姓道德讲坛、好人课堂、富民学堂“三个课堂”,提升了农民素质,净化了村风民风;以孝道文化、书院沟文化、印染文化等为载体,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好儿媳、好公婆”“文明之家”“清洁之家”等评选活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重大节庆举办乡村文化联谊活动,真正让农村群众“唱主角”。

推动产业发展,打造乡村文化振兴“强引擎”。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载体。芦葭镇以文化振兴产业,做到了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一是在草莓产业发展基础上打造草莓休闲美食文化。对现有农房进行提升改造,开发建设草莓美食工坊、草莓创意工坊、草莓加工作坊、草莓采摘乐园、草莓星空帐篷等休闲消费业态。同时,围绕草莓新品研发、草莓种植、劳作体验、科普科教等建设研学旅游中心,创新草莓文化,谋求乡村振兴新契机。二是以传统文化培育壮大农商文旅一体发展。坚持以产业发展、林盘整治为牵引,结合孝道文化、书院沟文化、印染文化等,打造一批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实现乡村振兴新融合。

优化人才队伍,增强乡村文化振兴“源动力”。文化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芦葭镇加快文化队伍建设,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搭建育人选才平台,举办书法展、摄影展等各类艺术“大比拼”活动,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积极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壮大群众文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同时,加大送科技、政策、法律下乡进村的力度,用寓教于乐的精神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芦葭镇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受到了种种制约,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相对滞后。在全力规划用地的基础上,芦葭镇乡村文化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和总量不足的问题日显突出,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越发需要阵地为依托。

乡村文化建设载体严重不足。送电影下乡、送文化下乡、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不够,且传统的文化载体受网络文化、手机文化等冲击,群众对传统文化兴趣不浓。乡村文化缺乏传承和展现的有效载体,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乡村文化人才资源较为匮乏。乡镇文艺队伍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农村文化人才“专而不精”。加之农村文化工作并没有专业管理人员,造成组织群众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的动力不足。

乡村文体活动更新较为缓慢。由于基础不强,乡村文化活动创新的速度跟不上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跟不上新时代新乡村发展的步伐。

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芦葭镇抓住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四个文化”建设为突破,在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发展中充分彰显公园城市建设的乡村魅力。

“农耕”文化为起点,做五彩芦葭示范建设。以“三鲜”产业(鲜花、鲜果、鲜蔬)为重点,完善以草莓为支柱、优质蔬菜为引领、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建设形成环空港绿色草莓示范环线,大力举办芦葭镇“草莓采摘活动”等,提升芦葭草莓品牌影响力。推动羊肚菌、车厘子、藤椒、黄桃等特色产业提质扩面,打造五彩芦葭,提升乡村振兴品质。

“孝道”文化为突破,做乡风文明示范建设。继续推动打造孝道文化小品项目,选树孝道先进典型,编发《孝道芦葭》图册,开展孝道故事巡回宣讲;打造“三美四好”幸福美丽新村项目,结合芦葭特有文化打造书院沟林盘、三清庙染坊林盘、共乐微田园等聚居点,建设川西田园风光体验地和文化沉浸式院落民宿;持续推动建安村“水美乡村”建设,推进仁里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成都市级三美示范村建设。

“社会事业”文化为典范,全力建好用好文化基础设施。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统筹推进教育强镇健康芦葭示范建设;抓好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着重抓“建”重“管”促“用”,确保农村文化设施不闲置,实现大众文化广覆盖、高效能。

“乡土人才” 文化为基础,创造文化人才培养新模式。重视乡村人才的选拔以及培养工作,全力推进科技文化带头人“三个一批”培育行动,实施农民工回引、产业基地培育、致富带头人培养“三百工程”,培树一大批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刻苦勤奋的农村新型实用精英人才;积极选拔出有文化、有能力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到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中,使其成为乡村文化工作的领路人。同时,对现有大学生创业基地进行升级打造,积极整合省内外知名高校建立创客创业孵化基地,推动芦葭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东部新区芦葭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