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科技报记者 刘代荣
核心提示
■ 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始建于2012年,建设之初仅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教学活动。经过10年的探索创新,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集科学知识传播、智慧助老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弘扬先进文化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等多功能的综合平台,是科协系统开展社区工作的重要抓手。
■ 2019年开始,重庆市科协狠抓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转型升级,打造了100家社区科普大学示范教学点。示范教学点实现了“四化八有”:课程设置科学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学员服务精细化、教学管理精准化,有固定场地、有醒目标识、有科普e站、有科普书屋(架)、有规章制度、有办学特色、有经费保障、有档案记载。
■ 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已建成市科协办总校、区县科协办分校、街道(乡镇)在社区办教学点的分级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开设800余个教学点,每年平均上课超过9000节,年平均参加学员超过40万人次。
“我是2014年开始参加社区科普大学的,在教学点学到了许多日常生活方面的科普知识。而今,节假日还带着孙子一起来教学点体验VR技术……”3月20日,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华龙社区居民邹习兰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参加了社区科普大学,不仅学到了饮食健康、防骗防诈等科普常识,还学会了智能手机使用、网上阅读等技能。
“社区科普大学就是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充实了。”邹习兰说。
连日来的采访,记者目睹了类似邹习兰这样的老年群体,通过参加社区科普大学的学习,掌握了大量的日常科普知识,提高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生活能力,广大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重庆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社区科普大学是面向城镇社区居民开设的、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科普组织。2012年以来,重庆市科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仅把社区科普大学办成了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而且办成了推动社会治理、服务老年群体等多功能综合平台,支撑起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区科普大学规范的教学管理(重庆科技报记者 刘壹刀 摄)
科学知识传播平台
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常识,提升科学素养,是创办社区科普大学的初衷,也是社区科普大学的主要职能。
重庆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市科协每年都要印发《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教学点按照规定课时数开展科普课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作为重要内容,常态化普及涉及民生福祉的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垃圾分类、防灾减灾、家庭教育、防骗反诈等科普内容。
各教学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在全国科普日、科技周、防灾减灾日等大型活动期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普展板、挂图,发放图书、科普资料,电子科普画廊展播,科普知识抢答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科学知识,较好地提高了全市社区群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消防安全一定要知道‘一懂三会’。一懂,要懂得本场所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火灾危险性;三会,要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
这是3月初涪陵区崇义街道白鹤梁社区教学点一堂普通的安全防火科普课,却让社区居民赞不绝口,负责授课的是涪陵区消防救援支队的科普志愿者。
“我们老年人学会了这些日常应急知识,让不在身边的子女更安心更放心了。”崇义街道的李权有大爷告诉记者,该教学点除了经常讲授用火安全、地震避险等知识,还组织开展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应急处理方法。
前不久,记者在荣昌区昌元街道桂花社区看到,该教学点把健康教育、疫情防控、垃圾分类、防诈防骗、文明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制作成展板,打造了500米长的科普一条街。
“通过各个部门的资源整合,我们会定期更新展板内容,让学员了解到最新的科普知识。”桂花社区教学点负责人杨正强说。同时,在桂花社区科普一条街附近还建立了一体化科普服务平台——科普驿站,包括科普活动室、科普馆、科普书屋、社区科普大学教室、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院讲堂等场所,其中科普书屋有图书3340余册。桂花社区曾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
“在创办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时,我们整合了辖区多种资源,把教学点办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实践基地。”璧山区璧泉街道华龙社区党委书记、教学点负责人柯春鸿说。
在华龙社区,记者看到这个教学点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齐全的阅览室、科技感十足的VR体验中心,还有配套的体育健身室、文化活动室、儿童活动室等,常年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教学活动。
璧山区璧泉街道华龙社区教学点科普志愿者正在授课(璧山区科协供图)
江北区江北城街道桂花街社区教学点开展饮食健康系列活动(江北区科协供图)
智慧助老服务窗口
据重庆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721万,占总人口21%,高出全国近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率居全国第6位。
如何围绕服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重庆市科协主动作为,大力实施智慧助老行动,把社区科普大学与老年科技大学合二为一,在各教学点加挂“重庆老年科技大学教学点”标识牌,更好地服务广大老年群体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为此,重庆市科协组织力量编印了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银龄智慧生活知多少》,将此读本纳入必修课,普及智能手机应用,帮助老年群体跨过“数字鸿沟”,越过“数字陷阱”,享受“智慧生活”。
“在教学中,重点围绕老年人数字素养、健康素养等内容设置课程,实现对老年人吃、住、行、购、娱、健、医等科学技术知识的数字化、互动化普及。”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技能类课程开设有网上政务、手机银行、预约挂号、网上购物、生活缴费、交通出行等智能手机应用,同时开设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相关课程,帮助老年人实现数字化智能终端应用操作,享受“智能数字”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记者了解到,除了智能方面的课程,社区科普大学还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开设膳食营养、科学急救、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心理健康等相关课程,引导老年人健康快乐生活。
“因学员年龄、知识水平等客观原因,市场上大部分书籍都不能满足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需求,从2012年开始,我们自己编印社区科普大学所需教材。”渝中区科协工作人员何仕明说。这部分教材,主要是针对老年群体。
“把社区居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把社区居民的需求作为开班设课的第一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征求和听取群众合理化建议,因地制宜设置教学内容。”渝中区石油路社区教学点班主任介绍,2022年5月渝中区社区科普大学春季班的课堂上,所用的教材均是渝中区科协精心编印的。
在九龙坡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他们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举办趣味性、贴近性较强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员发展兴趣爱好。同时还开展适宜的文体活动、书画比赛、歌舞才艺表演、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打造“一社区一模式”科普特色。
在南岸区长生桥百乐园社区教学点,他们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茶园分院的赵医生为辖区居民作“高血压预防与治疗”健康知识讲座。
在北碚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他们把一老一小作为重点,精心打造了“银铃多彩”大讲堂、“飞阅成长”小课堂等多个科普品牌,让老有所教所乐、少有所学所长,营造出快乐和谐的社区环境。
2022年10月,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北碚区天府镇天府社区教学点开展“花开重阳,爱尚生活”为主题的花艺活动。金黄的向日葵、娇艳的玫瑰、粉色的康乃馨……一朵朵鲜花在学员们的巧手中摆放得错落有致,让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的节日。
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科普大学智慧助老行动,不但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参加学习,也带动了老年人家里的小孩参加科普活动,实现了科普工作服务一老一小的双赢。
先进文化弘扬阵地
弘扬先进文化,引领时代发展。
“当人们分享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发展、带来的财富、带来的健康、带来的生活便捷时,你可知道,这一切凝聚了无数科研团队、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3月15日,大渡口区科协在天安会议中心举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讲科技”宣讲活动。
“此次宣讲活动依托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农技协、老年科技大学向村和社区拓展,进一步扩大了宣讲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推动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大渡口区科协负责人说。截至目前,该区科协共举办宣讲活动10场,实现了所有街镇全覆盖。
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市科协系统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讲科技”宣讲活动、全国两会精神传达学习,多数单位都是通过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落实到基层的。
前不久,合川区合阳城街道立石子社区教学点传来阵阵掌声,一场“宣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文艺表演正在举行。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我祝祖国三杯酒》《稻香》等热情洋溢的歌舞,都是学员们自编自演的。
在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晒光坪社区教学点,他们采用“微宣讲”“观电影”“大家谈”的方式,以红岩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教育实践活动,让科普学员在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中,感悟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深刻领会红岩精神丰富的思想内涵。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虽然没有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争时期,但要时刻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学员李志说。大家表示,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沙坪坝区这片热土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今年2月,开州区文峰街道中原社区教学点结合“共读一本书 讲好红色故事”为主题的阅读活动,组织学员阅读《刘伯承元帅的故事》,分享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感悟刘伯承元帅的高尚情操,学习革命先辈的可贵精神。
“开州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够进一步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热情。”开州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开州区社区科普大学分校把举办“缅怀元帅伟绩 赓续红色血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先进文化成为时代的主流。
重庆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市社区科普大学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各教学点将教学任务和科普工作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关工作紧密结合,打造具备科技与科普服务、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功能的综合平台,建设先进文化弘扬阵地。深入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引导群众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振社区群众的精气神。
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教学点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巴南区科协供图)
社会治理助推手段
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
“外来车辆进来乱停乱放,本小区的车辆都没位置停放了,停车杆什么时候能装上?2022年7月,在铜梁区东城街道玉泉社区教学点,参加学习的居民与社区相关负责人正在讨论小区基础设施完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社区科普大学的作用,玉泉社区以建设“红色物业”为契机,积极完善各类设施设备,并陆续在各小区添置了高空抛物摄像头、人脸识别门禁等设施,形成“党建+科普大学+智慧物业服务”新的社会治理方式。
今年3月8日,黔江区东城街道官坝社区教学点,一场围绕妇女重点关注的法律问题宣讲活动正在举行。
“丈夫为家里孩子上学借的钱,算是夫妻共同债务吗?”“丈夫赌博欠下的外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为便于群众理解,授课人借助不同场景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进行详细讲解。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科学普及的重要承载地。”永川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罗炽长表示。
近年来,永川区科协充发挥社区基层主阵地作用,形成以社区科普大学为主线,把社区科普教育与居民日常生活相结合、把社区科普教育与教学点年终考核相结合,有效地发挥了教学点辐射、带动、普及作用,创建了“123”社区科普教育工作新模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在永川区中山路街道红河路社区教学点,他们组织学员在十字路口红绿灯处,主动向过往市民发放宣传资料,讲解交通安全文明出行知识及相关交通法律法规,纠正行人和车辆乱闯红灯、乱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对老弱病残提供帮助,引导市民自觉准守交通规则。
“从科普宣传、民意收集、文明劝导、纠纷调解、特殊老人照顾等方面全方位实现居民自治,走出了一条科协组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3月20日,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党委书记、龙海社区科协负责人李自玲告诉记者。近年来,龙海社区科协积极创新,以社区科普大学为载体,在提升辖区居民科学素质的同时,创造性地探索出把“学员”变“五员”的社区治理工作新模式。
龙海社区有6个居民小区、居民人数达3万余人。社区科普大学班干部通过每周一次的上课平台,收集学员带来的社情民意并汇总到社区,帮助社区及时了解群众呼声,搭建起畅通民意和关注民生的“连心桥”。以社区科普大学为平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以学员为志愿服务骨干力量,开展交通、卫生等文明劝导,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组织巴南区司法局、区法院等单位的专业人士开展科普讲座和培训,把学员培育成矛盾调解员,帮助调解小区矛盾纠纷累计达237件次。同时,针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关怀走访,在看病配药、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帮助,解决了40余名孤寡老人的急需事、烦心事、求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