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8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传统农业从“泥里”跃升“云上”
——数字农业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南江样本

2021年以来,巴中市南江县以“数字赋能”为理念,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思路,与浙江省金华东阳市率先开展东西部协作产业数字化新探索,创新实施南江县公山镇卫星村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实现3500亩金银花产业园节水50%、肥料利用率提高20%、人工节省90%、提高收益10%,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万元,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据悉,卫星村数字农业通过统筹产业要素一体化规划布局,有效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两地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数字党建引领发展

卫星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党支部,将党建与企业服务、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坚持推动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依托数字农业云平台建立“智慧党建”系统,利用VR、AI、5G等新兴技术实现党建工作的数字化统一管理,互相关联,形成“网”状结构。通过线上学习、组织生活等模块,将重要会议、“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群团活动等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全周期管理、全过程联动,将党建工作从线下延伸到线上,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党建宣传工作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

为确保培育锻造一支会使用、懂维护、留得住的本土技术队伍,当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将4名镇村干部、产业大户培训成业务能手,并在巴中村政学院开展“数字农业”培训班,重点围绕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微信应用等主题,培养数字化方面人才150名,为下一步全县数字化推广提供人才支撑。

农业产业提升规模

“到了今年冬季,这些苗能卖800多万元。”近日,望着长势喜人的200亩金银花幼苗,卫星村金银花产业园业主任导行喜笑颜开。依托金银花产业园区,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利用5G视频监控及传感器监测,对土壤肥力、温湿度、PH值、虫害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做到精准化种植和科学化管控,实现智能数字化控制,曾经受制于技术的产业规模得以迅速提升。

据悉,以南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银花)核心区为重点,卫星村通过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将已掌握的经验做法、人才、技术等,运用推广到重点产业乡镇并逐步铺开,扩大优质资源数字化运用的覆盖面。

得益于人才、技术支撑,仅金银花种植大户包中刚一人,在卫星村种植1300亩金银花的基础上,还分别在关门、仁和、公山等5个乡镇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累计栽植了5700余亩金银花。不仅如此,依托数字农业云平台,卫星村发动经营主体339个,累计招引业主5个,培育大户6户,累计投资1510万元,其中投资规模300万元以上的业主有2个,加入网络经营主体的有5个。

数据驱动助农增收

通过数字农业云平台对农产品价格和成本进行监测,不仅实现了农产品价格概览、比价、变化及异常监测和预警,还有效降低经营主体承担的风险,切实带动经营主体、农户增收。

其中,以精准需求带动精准供给。在需求侧,运用大数据进行客户识别和精准营销,实现以销带产;在供给侧,通过结构性改革,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精准指导、监控农业生产,从而按照消费者的偏好调整生产,实现消费带动生产的完整闭环。通过数字农业云平台上标准化产前、产中、产后生产管理技术,促进农产品产量提高5%~10%;引进智能灌溉和水肥药一体化,病虫害监测与绿色防控等,实现节水40%以上、施肥用药节省20%以上。在此基础上,公山镇制定《公山镇卫星村数字农业云平台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目标任务、人员管理、资金保障等内容,为项目后续持续规范运营提供保障。

农文旅智融合互动

在卫星村数字农业云平台的基础上,当地围绕“数字乡村”内涵方向发力,融入数字乡村大数据平台、村级数据中心、乡村文旅云公共服务体系、数字乡村振兴公众服务平台、乡村小电商、数据可视化APP端等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内容,借用东阳市“共享田园、智慧乡村”的经验,逐步完善卫星村数字化生态系统。

通过数字化建设,实现南江黄羊、生猪数据收集和录入全覆盖,集成自动化投喂决策系统、信息传输交互系统,以及一体化物联网与AI人工智能、一体化视频监测与太阳能供电设备等技术,最终实现一体感知、无人驻守、自动化饲喂的数字养殖模式,为地标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数字化保障。

不仅如此,当地用数字经济嫁接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红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释放新活力,逐步构建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以文化、研学、观光、电商等周边产业为组成的农文旅大消费产业,实现以数字产业为基础、特色文化为内核,打造三产“新引擎”。(杨新宇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