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与大国重器:在前沿研究里找到科幻灵感”主题沙龙现场。
作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重头戏”,本届大会有200余场主题沙龙精彩上演。这些沙龙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涵盖科幻与文学、科幻与艺术、科幻与影视、科幻与游戏动漫、科幻与学术、科幻与科技、科幻与未来、科幻与产业等多个领域。
大会期间,四川科技报记者走进这些精彩的沙龙,探寻科幻领域的“奇思妙想”,听听科幻作家是如何创作名篇佳作的。
畅想未来
大熊猫也能上火星
你有想象过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一天也可以跟随人类去往遥远的火星生活吗?大熊猫能不能上火星?又该怎么去?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科幻畅想未来——大熊猫‘移民’火星”主题沙龙上,《科幻世界》前总编辑谭楷,有“熊猫爸爸”之称的卧龙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教授,摄影作者、“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周孟棋以及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一起展开了畅想。
“我认为地球上的很多物种都可以移民去火星,大熊猫要移民火星有很多种方式,但是我认为最容易实施的方案是将大熊猫的精子和卵子直接送到火星去。我们的科学家可以在宇宙飞船上或者在火星上对大熊猫的胚胎进行培育,这样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就可以顺利地移民到火星去了!”现场,罗伯特·索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得到了张和民教授的认同:“随着科技的发展,我觉得这个畅想是可以实现的。我们还可以发明一个人工的大熊猫子宫,再将大熊猫的精子和卵子冷冻起来,送到火星上去培育,这是最便利的方式。”同样的,周孟棋也补充道,现在所知的大熊猫最早出现在800万年前,在这期间,许多与熊猫同域分布的物种都灭绝了,但大熊猫这个物种生命力顽强,一直走到了今天。所以,相信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大熊猫也可以很快适应火星上的生活。
科幻大师亚瑟·克拉克曾说:“科幻是科学未来的一个可能。”但事实上,这种幻想何时能够实现,甚至是否能够实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幻在人们心中所埋下的那一颗科学的“种子”。谭楷总结道:“我们在此谈论大熊猫移民火星的意义在于人类敢于进行科学幻想,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助推器。”
科幻与大国重器
在前沿研究里寻找科幻灵感
“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名为‘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的活动,看到了1:1的天宫空间站模拟实验舱,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我就明白了宇航员在太空中身处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知道了他们如何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区分自己的运动方位的……”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科幻与大国重器:在前沿研究里找到科幻灵感”主题沙龙上,中国硬科幻代表作家江波分享了自己近距离接触前沿研究并找到创作灵感的故事。
在此次活动中,江波不仅走进了科研场所,还和一线科学家进行了交流,并对空间站题材的科幻小说进行了展望,由此创作了短篇故事《命悬一线》。《命悬一线》以宇航员钟立心为第一视角展开,讲述了在蓬莱空间站工作的他,和队友段国志一同营救在驿站号空间站上遭遇事故的外国宇航员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命悬一线》还入围了第81届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
现场,著名科幻作家、被列为当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韩松,科幻作家万象峰年也分享了自己参加“科幻作家走进中国空间站”“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等活动,并从中找到创作灵感的故事。
“中国加油!中国科幻加油!争取有一天我们也能把科幻大会开到空间站,开到月球上去。”江波高兴地说道。
从科幻创作出发
探寻想象力教育的深海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当天,在成都科幻馆火星厅,一场以“当代科幻新趋势”为主题的沙龙吸引了众多幻迷的关注。其间,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何敏、香港浸会大学内地发展办公室处长李进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姜未禾等从科幻创作出发,围绕想象力教育进行了探讨。
“想象,是真实、可实践的,它对未来世界的建构起到了真实作用,同时它也是科学实践的一部分。而科幻创作就是很好的科学想象力的实验路径。”何敏以科幻小说中人工智能体的情感问题为例进行了阐释。在她看来,科幻创作者在科幻小说中赋予了人工智能体情感,让大众看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在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人的身体作为载体,情感离不开身体这一载体,身体又是情感的物质基础。科研工作者如何从身体出发,破解人类情感的关键?这在科学界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话题。”她认为,这一问题在科幻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实验,小说不需要描述实验细节,只需将想象的结果呈现在大众面前。
那么,科幻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主题沙龙现场,李进秋发表了看法。她认为,科幻教育是培养学生好奇心、幻想力的有效途径。科技引领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的实践于曾经来讲,是人类的幻想;如今的想象,也将是未来的实践。从此意义上来讲,“我们用思想在描绘着未来世界,包括此时此刻在讨论未来、讨论科幻,某种程度上也是参与了未来。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为什么需要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原因,以及教育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想象力教育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启发孩子对未来想象的教育也成为了着眼于现在和未来的事业。
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姜未禾则认为,在孩子幼年时,更加突出的是他们头脑中没有形成如同成年人那么根深蒂固的思维,此时他们的思维是发散式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社会规则后,思维开始慢慢固化,这也是孩子想象力丧失的一个过程。因此,要抓住想象力即将丧失的关键节点,对孩子进行想象力的培养。
“当大家在谈论科幻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谈未来、谈想象。”何敏坦言,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在想象力的培养方面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如科幻创意写作、科幻马拉松、科幻文化节、科幻创意写作营等,引进多位作家、编辑进校园开展科幻小说创作,或者带同学们到顶级实验室听大师讲当今社会最先进的科技发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进而进行科幻创作。
(董沙沙 黄梅兰 本报记者 陈兰)
(本版图片由大会组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