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虽然“钢铁侠”史塔克倒下了,他的心脏——等离子弧反应堆依然引入注目,这个强大的核能装置是怎么回事?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核聚变装置,下一步会做些什么?在科普中,如何让青少年了解“核科学”这一门复杂而高深的学科?……6月29日,成都理工大学国际会议巡视报告厅座无虚席,由中国核学会、四川省科协、四川省翻译协会联合发起和主办的“科普中国——绿色核能”首届全国核行业科技英语演讲大赛决赛在此举行。来自全国核行业一线的22名选手以“绿色核能,走向未来”为主题在成都理工大学掀起一股核科技科普的热浪。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专家于俊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田东风,以及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原子能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有关部委、科研院所专家出席开幕式。
决赛上,选手们各展身手,围绕“绿色核能,走向未来”主题,用精湛的英语,扎实的知识,向现场公众宣传绿色核能对未来地球环境改善、对造福子孙后代的积极贡献,描绘和展望核科学的强国强核之梦。最终,来自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的石进、孙震啸等5名选手获得一等奖,来自中广核集团的匡伟等17名选手获得二等奖。大赛还评选出了3名最佳风采奖。
来自中国核动力设计院的参赛者何讯是通过层层选拔“杀”如决赛的选手之一,在赛场上向大家讲述了他向青少年科普“核知识”过程中的有趣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向我咨询‘量子纠缠’的小男孩,他探索和渴求的眼神让我对我所做的事产生了巨大的欣慰,也让我对‘核科学’的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在核能开发领域有很多值得骄傲的故事,另一方面群众对‘核知识’还有很多误解,因此用英语讲述‘核故事’对于我们核行业的工作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事。”何讯对记者说。
“本次大赛从英语的水平、专业知识的掌握等方面都展示了选手的专业水平。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国内外社会公众打开核科学技术世界的窗口,提高国内外社会公众对我国和平利用核能事业的关注度和认同感,促进公众形成对核能的理性认知,为核能发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发掘核行业优秀的科技人才,提高核科技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助推中国核电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核学会原秘书长、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原院长、本次大赛评委会决赛专家组副组长潘传红表示,“核能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升,也有赖于公众对核电的认知。部分公众对于核能发展心存疑虑主要原因来源于了解、认识不足,科学宣传不够。因此,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可是核能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举办本次大赛,一方面在于提升公众对于核能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是用英语讲述中国的‘核故事’,让世界了解我们。”
(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