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莎:从幸存者到救援者
佘莎与李兰娟院士合影
“这几天看新闻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佘莎说,“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
今年24岁的佘莎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护士,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她的家乡遭受重创,幸运的是,佘沙和家人成为了这场灾难的幸存者。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佘沙就在废墟中看见了驰援的军队医疗队员,此后,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纷纷涌入,佘沙一直将这份援助恩情铭记于心。受这段经历的影响,她选择学医,成为了一名护士。2月2日,佘莎在向医院多次请战后,随着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驰援武汉。
“如果需要护士请先通知我,我可以去一线。一是从全院护士来看,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恢复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二是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三是身为汶川人,我得到过很多的社会帮助,现在有机会能够去前线出自己的一点力,我义无反顾。”这是佘沙向科室申请报名时说的话,也是她将援助恩情铭记于心的有力行动。
出征当天,医院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一同去机场为佘沙送行,帮她将每一件行李托运妥当,嘱咐她千万保护好自己,安全归来。“我是汶川地震的幸存者,而今天我是支援者,亦是感恩者。”临走时,佘莎说道。
抵达武汉后,佘沙被分配在医疗队的驻点酒店负责院感与后勤工作。2月9日,佘莎传来一张照片,照片是她和李兰娟院士的一张合影,两人都戴着口罩,在李院士身边的佘莎看起来有点羞涩,就像“小粉丝”见到偶像。佘莎说,她刚到武汉的时候,李兰娟院士给队员们进行了培训,“看到她70多岁了仍然要上‘战场’,我非常崇拜她。”
佘莎在工作中
秦立祥:方舱医院里的“四川大熊猫”
泰立祥出征
救援队部分成员合影
秦立祥是随着四川派出的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发的。这支队伍一共72人,秦立祥是其中唯一的成都市市级医院男护士。
除了带去人力,这支医疗队还带着多台专业医学装备,配备了水电一体工程车、手术车、宿营车、生活保障车等12台设备车辆,相当于将一座“移动医院”直接开到武汉,能随时在车上实施相关诊疗、检测和手术。
温度
把病区变成景区
到了武汉,方舱医院是秦立祥团队的阵地。从开始的武汉客厅方舱到后来的汉阳方舱,秦立祥团队都致力于让病区环境变得有“温度”一些。
方舱里面的医护人员都穿着一模一样的防护服,患者分不清谁是谁,也不知道是来自哪里的医疗队。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与病人互动,秦立祥团队决定:将熊猫贴在身上!“只要你贴上熊猫,我们就知道你是四川队的。”患者的一句话,让秦立祥觉得彼此之间的距离近了。
除了在自己身上下功夫,病区分区的多样化改造也是秦立祥团队考虑的事情。秦立祥所处的方舱里有两条道,一条很窄,一条比较宽,那就叫“宽窄巷子”吧!护士身上都贴着熊猫,那护士站就叫“熊猫基地”吧!
“我们会把所有能想到的四川景点的名字都贴上去,让所有的病人感觉到进入这个病房就来到了四川!”这是病区里的细节,也是秦立祥的细腻。
感动
微信里的眼泪
当天晚上10点,秦立祥在病友群里收到了一个病人的手语视频,名字叫《谢谢你》。手语动作配上感人的音乐,让很多群里的医护成员都湿润了眼眶。
感动总是在不经意间,有时可能是一个视频,有时或许就是一句话的约定。当问到秦立祥疫情之后的愿望时,他说:“我们在病友群里和武汉病友相约,疫情结束以后,他们约我们去武汉看樱花,我们约他们到成都看大熊猫。”当问到战胜疫情的信心从何而来的时候,他说:“信心来自于患者告诉我们的话,他们说,‘有你们在,我们就放心!’”
在病毒面前,秦立祥是个铮铮男儿;但在父母面前,他也是个孩子。“我从成都走的第一天和他们视频通话后,就没有再和他们聊过,我怕开视频看见他们的表情会忍不住想哭。”不开视频,秦立祥还是会在微信上给父母报平安:我很好,放心!
奔走
救援队里的热心肠
12年的职业生涯中,秦立祥取得了诸多成绩,更是医院里公认的护理技术明星之一。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2016年,他经选拔入选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成为市级公立医院里唯一入选的男护士。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芦山地震到九寨沟地震……秦立祥总是奔走在救援一线。“救人是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将这份责任扛起,在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冲上去!”对秦立祥来说,不是没有畏惧,只是没有时间害怕,“不断总结经验,希望面对危机的时候,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妥善。”
除了在救援一线能看到秦立祥的身影,公益场上也有他的热心肠。作为成都市卫生应急医疗突击队队员、成都市红十字会高级讲师,10余年来秦立祥培训了超过1万名优秀急救员,将急救知识带入了万千家庭。(吴喆 王静宇)
泰立祥身穿防护服
余梅玫:祖国需要,义不容辞
余梅玫为患者加油
余梅玫,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管护师。2月9日,作为德阳市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余梅玫正式前往武汉市汉阳方舱医院参与救治工作。
“狠心”断奶,坚定逆行
时间回到1月27日,得知医院在招募前往武汉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后,作为一名急危重症护士,余梅玫第一时间想到了襁褓中五个月大的孩子,她看向自己的丈夫,身为共产党员的爱人只有一句话:“如果你想去,你就报名嘛,家里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毅然报名参加援助湖北医疗队。当天晚上,余梅玫就开始给五个月大的孩子断奶,尽管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但她依然选择舍小家顾大家。
得到报名申请通过的消息,余梅玫感到光荣又责任重大。她说:“我们医院是汶川地震后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重建的,现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
兢兢业业,乐观向上
乐观、敬业,是同事们对余梅玫的一致评价。
平日上班时,穿梭在病房繁杂的护理事务中,余梅玫从来没有抱怨。你几乎很难在护士站、办公室看见她,她总是在病房里、在病床旁。当朋友问到她工作这么累为什么还总是开开心心的,她回答道:“我高兴,他们才高兴撒!一天愁眉苦脸的,病人的病怎么好呢!”
这样的余梅玫,是患者们最喜欢的白衣天使。
余梅玫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心内科病房里的病人因为平均年龄大,时常沟通不畅,然而,每当病房里收治新病人,她都会认真的为患者介绍病房情况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希望通过介绍让患者减少焦虑。记得有一次,余梅玫的病房收治了一个病人,患者心脏不好,情绪不稳。余梅玫知道后,一直陪伴在患者的床旁,通过“话疗”和认真的倾听,患者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护士长评价她是个“有敬事精神的人”。而面对赞誉,余梅玫腼腆的说:“我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好。认真工作,这是我应该做的。”
无所畏惧,乐于奉献
汉阳方舱的团队里,所有和余梅玫一起共事的伙伴们,对她的评价都是积极、乐观、肯干。
“没事的,你先走。”每到换岗下班的时候,余梅玫从来不提前去等候区,而是等着同事一起,虽然穿着密闭性极强的防护服很难受,可是她从来都是等着最后出来的同事,她说:“有个伴儿,大家也有个照应。”
“有事就找我,我是你的主管护士!”这是余梅玫在汉阳方舱最常说的话。有个老大爷积极遵照医嘱,结果白天喝水太多,导致夜间频繁上厕所,早上又着急开始运动,最后测量生命体征时血样饱和度只有91%。余梅玫笑着要求他卧床休息,告诉他如何正确的喝水和运动,并陪伴在病床旁。很快,大爷的血样饱和度上来了。“谢谢,谢谢,你们太好了,感谢你们四川队,等我好了,我一定要去四川请你吃火锅!”大爷连声说道。
“我真的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但这次,我由衷佩服我的国家。看到方舱中的病人,他们眼神中透露着希望。他们知道有治疗和护理的跟进,有医护人员照顾着,有党和政府负担着,他们不怕。真真实实感觉到自己生在中国,真好!”日记里,余梅玫这样写道。(田燕)
余梅玫在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