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之美,味在彭山。7月25日,第十届中国彭山葡萄节在眉山市彭山区开幕。开幕式期间,精彩的节目表演、乡村振兴成果展、农产品品质品牌发展研讨会、葡萄采摘趣味体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以节促游、以游带销”是彭山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的缩影。近年来,彭山区通过扶产业、搭台子、定政策、引技术、改品种,顺势而为造就了彭山葡萄上亿产业。如今,葡萄已成为彭山一张响亮的名片,香飘千里。
趟路子
小葡萄大作为
彭山种植葡萄历史悠久,但一直未成规模,这种局面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改变,葡萄产业呈喷发式增长,观音镇更成为当地葡萄产业的先行区、聚集区。
20世纪80年代,观音镇还是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后来,一批以葡萄种植为生的农民来到这里,看到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连片,便决定扩大种植规模。
这批“先行者”扎根观音镇果园村后,开始了葡萄产业的扩展之路。随后几年,他们通过不断引进技术、改良品种、扩张种植、规范标准,逐渐在该村站稳了脚跟,并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致富能手。
示范效应带动发展,小葡萄也能奔小康。在这批“先行者”的带领下,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通过葡萄致富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果园村的葡萄种植面积也呈喷发式增长。
逐渐,果园村成为彭山区现代农业示范村,并开始向全区辐射。目前,彭山区葡萄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产值已达到4亿元;家庭农场500多户,组建了“家庭农场联盟”抱团发展。
如今,走在观音镇果园村村道上,一眼望去葡萄棚连区成片,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每年葡萄成熟之际,果园村便会吸引四方游客前来游园、采摘、品果,好不热闹。
促发展
政府全力扶持
彭山葡萄的发展,农业主功不可没,但更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和扶持。近年来,彭山区委、区政府致力于打造“大园区+小业主”葡萄产业发展模式,以此实现产业规模化效应,帮助更多种植户增收致富。
该区出台了各种葡萄产业规划方案,要求园区按照生态农业理念,以自然隔离带筑造起了无污染的“生态葡萄园孤岛”,确保葡萄的有机品质。
通过中间平台流转,农户先将土地流转给中间平台,经中间平台略作区划,再流转给业主,实现产业区先行规划布局;搭建“葡萄专业合作社”,实现栽培模式、栽培技术、物资配置、产品品牌、对外宣传“五统一”。
组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捆实施,改善产业区路网、渠网、土壤状况,提升产业区形象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项目、“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菜果茶标准园创建项目等,引导产业质量提升。
实行以奖代补,对新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专业合作社或业主,以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给予5000元至5万元不等的奖励。
目前,彭山的葡萄产业基本形成了产业区域化布局,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葡萄万亩示范区就有2个,分别是以观音镇果园村为中心的葡萄万亩示范区,以公义镇马林村、红旗村为中心的葡萄万亩示范区。
造品牌
引进来走出去
另外,彭山区还“搭台唱戏”,不断提升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中,按照“以节促游、以节促销”的思路,通过持续不断举办葡萄节的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葡萄。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近年来,“彭山田野·礼”“彭山耘集”等公共品牌应运而生,成为彭山优质农产品的销售主力,该区精选的优质葡萄通过各个公共品牌进行销售,提高了彭山葡萄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仅如此,彭山还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众多葡萄业主纷纷建立了自主葡萄品牌,例如“果怡”“彭祖”“紫红园”“绿逸”等,并借助“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东风,充分向外展示彭山葡萄的美味。
据了解,从2012年起,“彭山葡萄”连续7年获得全国性奖项;2015年,“彭山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地保护称号,2016年,获评农业部名优特新农产品……各种奖项为彭山葡萄这块“金字招牌”聚力加持。
(孟飞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