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5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瓦窑村:巧用“三举措”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村干部(左)了解村民采茶增收情况。

干净平整的村道。

近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瓦窑村,只见水泥道路干净整洁,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挺立在道路两旁,村民穿梭于翠绿的茶垄间,手指翻飞抢摘鲜叶,绘就出一幅人勤春耕忙的美丽画卷。

此情此景,让人难以想象8年前的瓦窑村:因地理位置偏远,村民去趟集镇来回要半天时间;水泥道路少,给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无特色产业,家家户户增收还得靠外出务工。

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瓦窑村巧用打通致富道路、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三板斧建设出幸福美丽新村。

措一 打通致富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回我们不能再光喊口号了。瓦窑村党支部书记游飞回忆,2017年,该村面对周边村致富有产业、出行路畅通、人人钱袋鼓的局面,下定决心修一条进村通道。

据了解,瓦窑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岩区村,地形复杂、道路狭窄、路面坑洼,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运输成本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此,该村村干部将当年镇上划拨给村集体的运行经费截留下来,再加上大家捐献的部分工资,修建了村道。

道路畅通后,高标准农田改造、国家储备林等项目接踵而至,彻底改变了瓦窑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全村通村水泥路近20千米,生产便道近10千米。

措二 壮大村集体经济

道路畅通,项目引进后,瓦窑村又将目光放在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并因地制宜发展特早茶种植产业,鼓足村民钱袋子2021年,该村村集体公司流转了50亩残次林地,改造为示范特早茶基地,仅花费两年时间就带来了4万元收益。

看到村示范特早茶基地短期内变身为聚宝盆,村民种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乡贤雷昭华回村考察后,毅然斥资300余万元,在该村建成了500亩高标准茶园。现在,该村特早茶种植面积达3000亩,带动该村及周边5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以前每年春季,我都得走10多公里山路,去山下永宁河对岸采茶,一天忙完还赚不到100元。现在我每天都在家门口采茶,收入却是过去的2倍。现在才工作了2个月,就赚了8000余元。村民曾国芬高兴地说。

措三 改善人居环境

不比吃不比穿,只比家庭和美,只比邻里友善,只比小院飘香……”现在,在瓦窑村,时不时就能听到村民传唱这首民谣。

随着村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瓦窑村积极开展以整治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人畜分离、种养循环、建设小花园等举措,瓦窑村变成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生态宜居之地。

时下,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村民高学文家的小院里,种植了三角梅、桃花、李花10余种花果,有的含苞绽放,有的开始见果,俨然就是一个色彩斑斓、芳香四溢的花果世界。高学文告诉笔者,这些花果都是他精心挑选种植的,既能赏花又能品尝鲜果,可谓一举两得。

现在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乡贤王元才等人还出资17.5万元,为村里捐赠了150盏太阳能路灯。游飞说,接下来我们村还要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周超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