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龑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所谓整本书阅读,是同语文学习中单篇断章的阅读相对而言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为主体,
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由此,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笔者提供了一些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路以供大家探讨。
“整本书阅读”,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孩子们经冬立夏,历经六年寒暑后,我发现他们语文素养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在孩子智力发育、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和“精神饥渴期”,我们却画地为牢,让孩子们把全部的精力、智力、体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缺少了心灵、知识上的充分供给。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教育中非常普遍,这但在笔者看来,这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都是巨大的智能浪费。
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身处教育一线的每一位教师都责无旁贷。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踏实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让孩子不再局限于应试,真正从语文素养的角度帮助每一个成长的孩子有所提高。
教学实践,自有妙招
为了更好的掌握到“整本书阅读”的教法学法,深刻感受到“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所在,学校语文组老师认真专研了“整本书阅读”的方法,通过选材、定课型、备课,最终成功应用于课堂,取得了许多收获,现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收获总结如下:
选经典,诵名著。本次“整本书阅读”课堂选取的书目是《三国演义》。当代小学生对影视和游戏充满好奇,对纸质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不感兴趣,教育孩子“不忘初心,重拾经典,诵读名著,弘扬传统文化”,是本堂课的最大目的。
设计流程,清晰课堂。“激兴趣,看封面,览序目,赏人物,诵经典”,五大环节贯穿了此次教学始终。每个环节的教学指导细致,问题简单明了,学生学习指向性强。首先安排了导读赏析,接着让学生自读赏析,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会整体粗读和部分精读,达到把书读细、读透、读薄的目的。
策略独到,事半功倍。在阅读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让学生先静心默读,再浏览勾画,接着对话文本,最后畅游名著的阅读方式。这样的教法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并通过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教学机智,注重生成。学者黄厚江总结提出了语文共生教学法,认为共生的课堂是“活”的课堂,学生、教师都要处于“活”的状态。而“整本书阅读”就要通过师生共同发言、学生充分发言的多维度对话形式,让课堂“活”起来。在教学《三国演义》课程时,学生通过静心默读后提出相应地思考与疑惑,教师在完成预设问题之后,还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解惑,为课堂注入了更多的生命活力。
延伸探究,几点期望
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所。国家和社会对于满足孩子们各种阅读场所基础设施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安静又干净的阅读环境。
充分保障“整本书阅读”的时间。目前很多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每天孩子们也被各种学习和活动填满,缺少阅读时间。
整体推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整体推进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长等方面,需要全社会携手努力。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而小学阶段的读书,无论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还是性格的塑造都极为重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整本书阅读”的习惯,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笔者单位: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