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如何落实教育部的通知要求,科学有效加强学生手机管理?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严管手机
学校今后理直气壮了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校长黄艺竹认为,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很有必要。首先,对于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尚在形成的中小学生而言,将手机带入学校很容易影响正常学习,也易滋养盲目攀比之风。
“这个规定太好了,以后管理学生使用手机,老师们就理直气壮了。”省人大代表、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表示,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影响上课质量和身心健康,弊大于利。“我们学校此前提的是‘反对把手机带到学校来’,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手机属于学生个人财产,老师不好没收,学校也只能倡导合理使用,起不到很好的管控效果。”
如何落实教育部的通知要求?黄艺竹认为,要落实学校监管责任,既要构建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网状监管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主体责任,又要制定科学民主的监管措施,让学生参与管理措施制定,将教师不用手机布置作业纳入日常管理措施。
“学校除了完善相应管理制度,还要疏堵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王晓梅说,建议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呼吁家长不为孩子购买智能手机、及时制止孩子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
不能“一刀切”
应考虑合理教学需求
省政协委员、马尔康中学特级教师叶志福认为,中小学校在落实教育部的通知要求时,不能“一刀切”。比如,他所工作的马尔康中学,六成孩子是寄宿制,孩子与父母本来就交流不多,更需要在节日与家长联系。“可允许学生带手机入校,但手机必须由老师代管。”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叶志福建议,学校可把手机和可管控的学习终端分开,“学习平板是智慧课堂的载体,可通过流程再造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首先要严格执行教育部的通知要求,但如果教学中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就要科学管理。”省人大代表、达州市招考办副主任顾林表示,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事。在目前“互联网+教育”形势下,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促进成长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手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江芸涵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