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万林
说边城好,还是说凤凰古城好,一直是笔下所纠结的。边城的名声早已超越了凤凰古城,她是虚指的、泛指的,是沈从文笔下的江南水乡,是文人心中的文化信仰,是膜拜者的精神寓所。而凤凰古城,是一个实有的地理概念,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说边城,有些诗意化;说凤凰古城,有些历史的厚度。但无论怎么说,她都是神圣的。
凤凰古城是文人的信仰。一个文化人,如果此生没有到过凤凰古城,没有在水边站过,没有坐过乌蓬船,没有去穿街走巷,没有去参观一下那深巷里的几座故居,没有去结识一下几位泰斗人物,好像你就没脸做一个文化人。
在湘西边上,吊脚楼与一条水路相伴,结寨成城,形成地理意义上的边城,成为一座中外有名的凤凰古城。凤凰古城的成名,很大意义上是因为沈从文前辈的《边城》。我也一直以为,凤凰古城一定是沾了《边城》的光。但是,走近她,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肤浅。一座不大的小城,藏龙卧虎,震古烁今。你可以看到杨家将的后人在这里的豪宅,号称边城首富。北洋军阀时期出任总理的熊希龄,也在这里的某一个巷子里安家。他的住宅不大,却幽静典雅,文气十足。他卸任总理后,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是一位可敬可佩的历史老人。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义宁陈氏五杰也在某一个巷子里清修。戊戌变法时期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祖孙三代造就陈氏五杰,他的三儿子陈寅恪,更是一代宗师。多音字的恪,常常让人们读错,但他从不纠正别人,任由他们错误地叫喊。凤凰古城,不仅仅只有《边城》,她还有历史这部大书,厚重典雅,一脉相承。可以说,正是因为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成就了沈从文前辈,才有了不朽的《边城》。
我喜欢边城这个诗意的名字,我喜欢她的清秀、她的安静。喜欢边城里连着的水乡,喜欢水乡里慢慢扩散的波纹和渐渐远去的船影。喜欢沈宅里宁静的气息,喜欢沈老那恬淡的笑意,喜欢《边城》里那些诗意的文字。我不喜欢把边城里的水乡叫一条什么样的河,那样就破坏了水乡和边城的那股诗意。
我喜爱凤凰古城这个名字。她那风格独特的吊脚楼,她那深深的古巷,她那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她那位宁肯让人一辈子叫错名字也不纠正的可爱老人,都是我喜爱的。
现代商业文化早已把这里唤醒,人潮如涌,商品琳琅满目。但是,我却发现这座古城,不以热闹、嘈杂而生厌,她能做到气定神闲,有一份少有的安静。安静来自哪里?就在这水波里,桨声欸乃,她能做到船远波平,水波不兴;就在这古巷中,你走进去,你走出来,你不敢高声说话,静静地随着人流来去。没有人要求你不说话,但面对这历史的厚度,你说不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