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8 期 / 第5版:科技扶贫
路通水通网络通 人来活来富裕来
——通江县青树桠村脱贫记



近日,巴中市通江县两河口镇青树桠村村民郭映文正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听着广播,种植着马铃薯。

“家住云雾山,生病只有死。现在翻了身,感谢共产党。”这句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的话道出了两河口镇的真实境况。今年70岁的郭映文正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据悉,青树桠村坐落在海拔1300余米的云雾山中,山高坡陡土地贫瘠,生产条件差,没有公路且电力不足,村里的小伙子外出务工后都不愿意回家。“如今党的政策好,村通了硬化路,户通了自来水,人住进了安全房,用起了无线网。”谈到生活的改变,郭映文高兴地说道。

公路修到家门口 

家家住上安全房

青树垭村位于两河口镇西部,全村135596人,自然资源丰富,然而道路不通畅,外面的人不愿进来,里面的人出去了也不愿意回来,致使村民依然过着苦日子。

20157月,通江县交运局地方海事处与青树垭村结对帮扶,通江县地方海事处航务股股长王志强被选派到通江县两河口镇青树垭村担任第一书记,负责强基层组织、抓富民产业,加快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要致富、先修路,要脱贫、路先行”。王志强说,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村道路问题。为此,他一户一户地走访做工作。20166月,王志强在“娘家”的支持下,统筹资金235万元,硬化村道路4.7公里。

“去年春节,村民李燚从成都出发,成功将车开回村里。”王志强欣慰地说着道路建设的成果。看到村道路硬化,村民也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路通后,安居工程也正式启动。2016年底,青树桠村把易地搬迁作为重要抓手,先后整合资金635万元,在村集中选址修建2个聚居点,集中安置2383人、分散安置823人。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整合资金,采取“专业队+农户”模式,对全村43户危旧房进行了改造,让村民住上了安全房。

户户接通自来水

人人用上安全电

安全饮水是村民们多年的期盼。“由于住在山顶,缺水时,村民只有到田沟里取水。”王志强说,为此,通江县地方海事处先后在2015年、2017年出资5万元,结合国家扶贫项目,在村里修建了20立方米和40立方米的饮水池,并在2018年进行了管网改造,解决了全村的安全饮水问题。目前,该村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即使是处于枯水期的冬季,村民也能吃上安全水。

“再也不用为吃水而发愁。”今年44岁的曹仁江深有感触。以前靠天吃水,曹仁江的祖母因到山顶寻找取水点,路滑摔了一跤,落下了病根,取水成了曹仁江的心头病。去年,管网建设完成后,自来水进家门,曹仁江才搬开了压在心上的石头。

20167月,在电力部门的支持下,青树垭村对全村的线路进行了改造,增设了变压器,使用了绝缘线和水泥电杆,解决了安全用电问题。

电力保障,让村民张荣强很是激动:“以前是裸线木电杆,电压不稳,吹风下雨下雪都要停电,有时候电流过强又会烧坏很多家用电器。”201512月,张荣强在家投资30万元,修建10亩水面的养鱼场,因电力原因,鱼苗供氧不足,导致鱼大面积死亡。

“电力保障后,养鱼场开始有了收益。”张荣强说。依托养鱼,他成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了15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目前已有13户成功脱贫。

村里网络全覆盖 

家门口就能就业

“村民最高兴的是今年春节期间,拿着智能手机就能与亲朋视频拜年。”王志强说,去年12月,通江县地方海事处出资2万余元,从沙坪乡草庙子村将光纤接入了青树垭村,网络接通后,不少村民开始用起了智能电视和手机,春节前夕与在外子女实现了视频通话,小朋友也玩起了抢红包的游戏,村里还开了第一家网店,卖起了土特产。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返乡创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吸引着在外的成功人士。”王志强说,基础设施改善后,村民的内生动力激发了,村里先后回来了很多年轻人,准备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目前,青树桠村已发展金银花产业120亩、青脆李400亩,建起了养鱼场和养猪场,村里共有3个专业合作社,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