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4 期 / 第4版:社区科普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原因


龙训琴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三大检验之一,主要对人体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的计数检测分析。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血液检验的准确性要求日益增高,但在实际操作中,血常规检验因操作繁杂,易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  检验者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有无服药情况等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血液采集前,是否运动、是否得到了充足的睡眠、情绪是否波动也会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因为剧烈的运动、情绪的波动,都会导致样本里的白细胞增多。

◎仪器因素  当结束血样采集之后需要停留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测,一般要等到血液与抗凝充分混匀后,抗凝剂完全溶解才能进行,否则会造成PLT结果误差大。在其分析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血液的容量对分析结果也至关重要。因为倍数过高,会导致血细胞数太少,倍数太低,又会造成细胞通过传感器聚集使重合缺失。

◎试剂因素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最好选用原装配套试剂,确定是否在保质期内,外观是否有变化,然后连续测定11次。第1次数据不用,从第2次到第11次取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对误差,再检查测定结果是否达到标准。

◎人为因素

1.标本采集。采血的过程中,病人的配合程度,以及采血过程中选择的采血方式,比如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这些都对细胞计数或者分类,有较大的影响。采血时,对血液的稀释和凝血情况也需要关注,这都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2.标本贮存。为避免蒸发现象,血样必须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同时应严格控制温度。温度越低,血样保存的时间就越长。但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血样严禁冷冻。

3.标本运输。血样需要及时处理,一般要避免长时间的运输,运输期间应避免强烈的摇晃、震动。在收集530分钟后,8小时间室温检测最佳。

整改措施

◎强化检验人员的能力

检验人员必须准确把握好整个采血的流程。工作时,要求检验员熟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功能、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了解仪器的注意事项等,并做好定期的仪器保养工作,避免采血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人为误差。

◎选择合理采血方法

通常静脉血是最好的采血部位,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手指血在准确性、重现性方面缺陷较大,易造成血小板计数偏低,白细胞计数偏高。另外,采集过程中,要预防血小板凝结,防止血液成分不纯。

◎选择合适的采血量

若血液与抗凝剂之间比例不合理会导致血样质量变化。在检测过程中,若静脉取血过多,很容易导致所采集的血液形成溶血。

◎注意血样的运输、保存、测定

采集好血样后应有专人专车及时送到检验室,注意血样的完好保存,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可变性问题。在样本较多的情况下,要注意病人的编号、姓名并做好分类,避免血样混淆。采集后,应在最佳检测时间内进行检测。

◎注意抗凝剂的选择

血常规检验常用的抗凝剂是K2-EDTA,但其在使用时存在加快血小板凝集,出现血小板假性低下的问题。因此,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学规定进行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对于诊断患者疾病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作为医学工作者应该了解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出整改,为后期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标准。

(作者单位:成都市西区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