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5 期 / 第2版:综合新闻
数字经济时代文旅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于萌 郭可薏

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成为越来越多国家总体经济的亮点,推动着社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数字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与数字科技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文旅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技术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围绕文旅消费需求,应用于一系列文化旅游经济活动与产业形态。2019年8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数字文旅发展报告》提出,数字文旅的时代已经到来,数字文旅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旅游发展的产业动能,能够连接供给和需求,为业态赋能,并且驱动产品和业态创新,重构产业格局。

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机遇

2020年文旅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多角度、多层次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路径。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加强内容建设、新基建、科技创新、数据要素、市场主体和产业标准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在互联网+旅游发展中,智慧景区、旅游信息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模式、线上旅游、监管与治理、企业创新以及旅游数据安全等均为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22年11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起草的《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目标集中在推动旅游行业的创新与智慧化水平发展,促进新技术应用。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文旅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发布,为推动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为数字文旅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是数字文旅产业的基础动能,文旅产业通过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管理模式,实现了文旅产品的数字化,文旅场景的数字化,景区的智慧化建设以及文旅数字化治理。此外,疫情影响下,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疫情背景下,游客的出行受到限制,数字文旅产品能够打破原有的空间维度限制,催生了文旅产业的新业态和文旅产品的新体验。网络直播、短视频、“云展览”、“云旅游”、数字景区、数字博物馆以互联网、虚拟技术、移动端等为媒介,构建了文旅产品的新逻辑。

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挑战

数字治理与监管问题。从科技道德、科技伦理的角度来看,需要形成有人性、有温度的技术赋能文旅新生态。现实数字文旅消费生活中已经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惯性算法偏见(性别歧视)、算法恶意(大数据杀熟)、数据权被动(强制性协议、强制转发与超链接)及用户数据安全受到威胁等侵害游客权益现象,引起了公众关注和批评。此外,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之间的数字鸿沟亟待弥合,农村地区人口以及老人、残疾人等数字化弱势群体的数字文旅可达性有待提升。有人文温度的数字赋能文旅业何以实现,需要做前瞻性研究和制度性建设。

技术瓶颈与数字化转型创新不足。数字技术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前沿技术发展仍存在技术共性瓶颈问题,导致数字文旅产业的科技转化能力仍较弱等问题。目前数字文旅广泛存在概念大于功能的情况,政策推进力度加大,文旅市场主体反应不一,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协同程度相对有限。我国文旅企业大多对数字技术不敏感,科技转化能力弱,难以主动地把自身长期发展形成的内容创意、生产工艺、服务流程、触点设计规律等与新一代创新技术深度融合。而数字化服务商大多缺乏对文化生产、产业生态、文旅市场、文旅消费者行为、技术工艺、服务管理等文旅行业生产方式及隐性知识的深度体会与洞察。

文旅数据转化利用效率低。在生产层面,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大量信息资源尚未有效转化为“数据生产要素”。文旅产业生产中产生的数据多是零散、碎片化的一般信息资源,这一自然产生的数据信息资源需要被自觉、有效地转化为参与文旅生产的数据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形成全链、多向、多维的嵌入和融合,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新的生产力。在管理层面,透明化、集成化的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多方数据割裂和数据孤岛依然存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亟待优化,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未成熟。

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特征

文旅新基建发展。数字文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与各大数字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深度融合。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以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4K高清视频、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的融合,为旅游目的地驱动产品和业态创新、重构产业格局提供了技术基础。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数字文旅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文旅产业可以演化文旅信息基础设施,如文旅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能够为智慧景区的营销与管理带来新模式,如精准定位游客需求,丰富和个性化定制游客体验,景区游客流量监控与安全管理等。此外,人工智能、互联网与文旅基础设施的深度应用能够进而形成文旅产业融合基础设施,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文旅产业传统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如数字博物馆等。

文旅空间再拓展。数字文旅带来时空的突破,大量文物、艺术作品、文旅资源经数字化后,借助网络平台,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搜索、了解和体验相关文旅产品与服务。元宇宙的热潮之下,国内多个景区与博物馆相继推出数字藏品,如敦煌飞天壁画数字藏品,三星堆与稀有动物结合的数字藏品,黄山旅游迎客松数字藏品等。多个以文旅依托的数字藏品的发布在市场上一抢而空。以数字赋能文旅,不仅能够激发新市场消费活力,同时也能传播传统文化。“云游景区”和“云逛展”大热,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其中飞猪是国内较早探索“云旅游”的国内在线旅游平台,建立起包括官方直播、商家自播、达人直播等在内的完整体系,将直播玩法引入了文旅行业。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也进一步触发了新的文旅空间,帮助用户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延伸感官体验。

创新沉浸体验。“体验”逐渐成为当前文化和旅游消费热词,消费者从被动接受产品到主动参与到全身心、全方位的文旅体验中,故事叙述和情感价值得到很多青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塑造全感官沉浸式体验,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数字文旅的情景打造能够突破地域空间限制,从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到艺术珍品通过环境、空间、场景、产品的数字化使消费者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如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主题乐园、全息主题餐厅、沉浸式演艺和沉浸式游乐项目等。各类文化遗产通过数字化活了起来,从线下到云端,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3D立体,既能反映更高层次的历史文化真实,又能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体验需求。

集成多元数据。数字文旅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通过各级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集成景区和展馆的视频数据、顾客流量数据,为行业监管、景区监测、文旅企业发展和游客出行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从而促进政府部门进一步提升产业监测和行业监管能力,为景区的旅游营销、旅游舆情与投诉管理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便捷智能化的服务体验。(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