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4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念好“五字经” 跑出“加速度”
平昌县土兴镇多举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近年来,巴中市平昌县土兴镇党委政府深度谋划,依托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成效及资源优势,按照“组团发展,整镇提升”的思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支部领办、集体经营、群众参与”的方式,以先行试点、典型示范、因村制宜,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

“业”为核心

培育“生态绿”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土兴镇党委政府积极索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先行在华山村试点,将现有项目、闲置资源、低效园区等与企业联合、与党建资源有机融合,让生产要素从“一盘散沙”握成“一个拳头”。

首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因地制宜规划“一体三园三组团”,建成“产业园区、新型社区、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通过“+集体经济”的模式,为集体经济发展厚植基础。其中,“民营经济+集体经济”模式利用危改、易迁、增减挂钩、土地整理等项目,将集体资产5户17间闲置农房改造提升为民宿;采取租赁的方式,带动户均年增收300余元;“国有企业+集体经济”模式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管理经验和资源平台发展蚕桑产业,引进县属国企在村流转土地栽植果桑50亩、药桑600亩,建成蚕棚3处9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700平方米、收购烘炕储藏室1300平方米,村级资产收益扶贫资金30万元投入企业,按年最低8%进行分红,并持续开发采摘、科普、商品开发等业态,进一步开阔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实行“党建+集体经济”模式,依托华山村现有资源,以“绿水青山观光长廊”建设为契机,创新性开发“平昌县机关党员三农实践基地”,用集体经济发展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生姜、折耳根等粮食作物和蔬菜产业,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党建红”与“生态绿”有机融合。

“资”为关键

找准“新动能”

资金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引擎”,为了让发展引擎更强,该镇、村干部多方筹措、千方百计落实资金保障。

一是企业资金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华山村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将集体资产闲置农房改造提升为特色主题民宿,以租赁的方式给集体经济注入动力。此外,利民村、福禄村等4个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实现“保底+效益”分红。2022年,预计4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将突破5万元。二是财政资金引导村集体经济壮大。村(社区)利用各级各项补助资金扶持,制订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利用社会资金入股、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金合作等形式,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构建引领社会资金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带来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第一桶金”。三是自筹资金注入村集体经济“活水”。为破解集体经济增收难题,采用“干部引领、群众参与”的机制,村社干部带头投资出力,通过筹措个人资金、产业分红、银行贷款等建立发展基金,作为村集体兴办实体经济的本金,激活发展“源头活水”。

“干”为根本

唤醒“沉睡地”

为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道路,土兴镇围绕“三个一批”发展路径(破零发展一批、保底增收一批、创新增效一批),根据各村(社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等实际情况,为各村(社区)量身定制“一村一策”“多村一策”“一村多策”的产业发展策略。

实施中,各村(社区)“两委”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各村纷纷注册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为承办点,利用撂荒地整治,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模式,通过“+订单蔬菜”“+低效园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项目,开垦撂荒地650余亩,种植高粱(大豆)400亩、玉米(大豆)辣椒100亩、牧草150亩、烟叶20亩,改造低效园区1000余亩,既实现了“一亩地不撂荒”的粮食安全要求,还为集体经济增收。与此同时,涉改的碧玉村、郭寺村、福禄村通过租赁、转包等方式,让3处闲置村阵地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盘活山坪塘(小二型水库)197口,全面唤醒“沉睡”资源。

“管”为路径

激励“夺旗队”

长期以来,土兴镇坚持“集体办、集体管”的原则,建立资金共筹、经营共抓、利益共享、统一立项、统一监管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考核激励等运行机制,把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年度目标管理重点考核项目中。

其中,着重考核村级稳定收入、村级资源盘活等内容,同时,考核结果作为创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社区)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措施不力、年度任务未完成的村(社区)和个人在大会检讨发言。通过强有力的管理机制让各村(社区)感受到“小进也是退”的压力,增强“跨越正当时”的动力,形成村与村、干部与干部间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了大家向更高目标冲刺的干劲。如小湖村干部采取“干部领办,分片包干”的机制,三组人员分别承包三段地块,统一进行矮高粱和玉米套种,采用结果导向核算成本的方式,干部相互“争斗”,促进集体经济向好发展。

“享”为导向

增强“造血站”

集体经济创益后,如何进一步“分”好红利,土兴镇有自己的探索。

首先实行“联享红利”,改变过去“一分了之”的模式,采取“集体留一点、群众分一点、干部奖一点、困难家庭帮一点”的方式,既为集体经济再发展留足资本,也调动了干群积极性,更为村级困难群体提供了物质帮助,真正实现了“集体经济为集体”,同时也大大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从而促成资源共享。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群众积极出资出劳或用土地、山林等资源入股,让群众由“袖手旁观”转变为“争先参与”,真正形成了“要我富”到“我要富”的社会氛围。 (李青松 李佳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