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马班邮路”上的山歌不再响起


王顺友在“马班邮路”上(2005年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凯 摄

5月30日,一位邮递员永远离开了我们。初夏的凌晨,王顺友在凉山州木里县的家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凌晨5:40和凌晨6:05,王顺友的女儿王小英在朋友圈发出两条信息:“爸爸一路走好”。后一条信息,王小英配发了一张王顺友身着邮政制服,蓝天白云下牵马走在邮路上的照片。

清晨的木里县下起小雨,空气中传来草木和泥土的味道,就像那条王顺友牵着马走了30多年的“马班邮路”的味道。

“马班邮路长又长,山又高来路陡峭。情注邮路不畏险,爱洒人民永不悔。……”

王顺友的歌声曾拂过“马班邮路”上的每一道岭、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只是,这歌声今后再不会响起了。

王顺友和他的枣红马  新华社记者 陈凯

2005年1月13日,王顺友在邮路上休息吃饭。新华社记者 陈凯 摄

“乡亲们需要我”这个念头让他坚持下来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过去的木里很多乡镇不通公路、不通电话,只有通过“马班邮路”,党报党刊、政策文件才能尽快地送到偏远的乡村,党的声音才能传到木里的每个角落。

1985年,走了一辈子“马班邮路”的父亲把手中的马缰绳交给王顺友,并对他说:“父亲老了,走不动了,这个班今后就交给你。”那年,王顺友不到20岁。他继续走着父亲走过的路,一走就是30多年。王顺友每走一个班要14天,一个月要走两班。一年365天,他有330天走在邮路上。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饿了吞几口糌粑面,渴了喝几口山泉水或啃几口冰块,晚上蜷缩在山洞里、大树下或草丛中与马相伴而眠,如果下雨,就得裹着雨衣在泥水中躺一夜。

最苦的是心头的孤独,特别是到了晚上,大山里静得可怕,伸手不见五指,他能听到的只有风声、水声和不时的狼嚎声。

每当王顺友想打退堂鼓时,就会想起自己把邮件送到老乡手里时他们高兴的样子,想起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学生家里的样子,想起自己在路上生病了乡亲们陪着走几天几夜的样子。“乡亲们需要我”这个念头,让王顺友继续坚持下来。

30多年来,他每年投递各类邮件近万件,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30多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30多年来,他以忠诚如铁、责任如山的可贵精神和执著不悔、坚定顽强的实际行动,为当地发展带来了一份份资讯,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邮政史的纪录和传奇。

“‘3条腿’的马儿也要继续把工作跑好”

“太突然了。”同为木里县邮递员的何勇说。5月30日一大早接到王顺友去世的消息,单位里的同事纷纷赶往王顺友家中,何勇等5人是最先到达的。中午前后,除了几位值班人员外,20多名同事全部到达。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分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黄勇,也在下午从西昌赶回木里。当黄勇看着以往的合影留念,看着工作服、邮包等老物件,忍不住哽咽了。“我跟老王共事只有两年,但认识已经17年了,在别人眼里他是劳动模范,是优秀共产党员,但在我眼里他更多的是一个老小孩,永远那么朴实、真诚。”黄勇说。

今年50岁的何勇管王顺友叫老大哥。“老大哥从1985年开始走‘马班邮路’,我晚他两年,从1987年开始,我们这一走就走了30多年。”直到2017年,随着木里县三桷垭乡公路的开通,凉山州才彻底结束了“马班邮路”的历史。

如今的木里,现代化的邮车穿梭来往,宽阔平坦的硬化路进村入户。王顺友踏过的山路被公路取代,100%的投递准确率被新一代投递员继承。“每次跟我们谈到这些变化,老大哥总是高兴地感叹‘不需要我啰’,但怎么可能不需要他呢。”何勇说,不管时代怎么变化、邮路如何改变,马班邮路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在单位里,“马班邮路”上的老邮递员一共4人,被大家称为“马儿的四条大腿”。“但今天,我们就变成3条腿的马儿了。”沉默了一会儿,何勇又接着对记者说,“但哪怕是3条腿的马儿,我们也要继续把邮政工作跑好。”

“像他那样精神饱满地去生活”

5月30日中午12点11分,凉山日报记者石进在朋友圈看见王小英发的信息。她以为自己看错了,惊呼一声,又使劲揉了揉眼睛,再读了一遍。

2005年1月10日,石进和同事一起跟随王顺友踏上“马班邮路”。那一趟采访,石进读懂了王顺友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也开启了石进与王顺友接下来十几年的友谊之路。2005年6月初,王顺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石进是报告团成员之一。她至今仍清晰记得,王顺友聊天时特别说道:“我们出来就是一个团体,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把工作做好。”2019年10月,王顺友在西昌市作报告,荣誉加身的他想的却是“报告会结束,不要麻烦组织,坐公共交通车回木里就行。”

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2014年曾陪同王顺友一起在北京参加劳模节目录制的阿牛尔日。“我当时刚到木里县委宣传部不久,被派去协助劳模完成节目录制。”阿牛尔日回忆说,王顺友穿着一身很普通的衣服,皮鞋也是皱巴巴的,看得出来有些年份了,头发也有些凌乱。阿牛尔日带王顺友在西昌理了个发,然后买了一身衣服和一双新皮鞋。

《永远的马班邮路》,是石进以王顺友为主角写的一本书的后记,石进写道:“每当我工作遇到困难时、生活遇到挫折时,我就会想起王顺友,想到他的工作与环境,想到他的眼泪和歌谣,然后告诉自己,要永远像王顺友那样,精神饱满地去生活,满腔热情地去工作。”

“马班邮路”上,当孤独无人诉说时,当深山长夜害怕时,王顺友都会唱起自编的山歌。5月30日的夜里,朋友同事们也唱起山歌与王顺友道别,歌声拂过木里县的崇山峻岭,拂过山顶的皑皑白雪,拂过“马班邮路”上的每一道岭、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据《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