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莉在雕刻苴却砚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新华社中英文客户端、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视频稿件《开箱啦!中国这些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有多酷》。视频中介绍了来自中国8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以及“镇馆之宝”的历史,其中就有来自攀枝花的苴却砚。
苴却砚是我国名砚之一,由于制砚用的石材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之中,攀枝花也因此盛产苴却砚。
提到苴却砚,就不得不提到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高晓莉。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巧手匠人,了解了她“以砚为生,以砚为乐”的艺术故事。
作品《孟母教子图》
作品《时光·芳华》
作品《敦煌系列之飞天》
刻苦钻研成大师
谈起为何与苴却砚结下一生情缘,高晓莉直言:“选择苴却砚,一半是因为生活,一半是因为热爱。”
由于家境清贫,刚上完初中的高晓莉不得不辍学回家。1994 年7月,经层层选拔,高晓莉进入攀枝花市仁和区创办的首届“龙潭砚厂”培训班学习砚雕,开启了锤起刀落的砚雕生涯。
初学砚雕非常艰苦,白天高晓莉跟着砚雕师傅学习雕刻、刀具运用技巧,晚上要完成绘画老师布置的练习作用,周末还要对一周的学习进行总结……那段日子,大山里昏暗的灯光下,蟋蟀的叫声和“嗤嗤”的砚雕声串联成了最美的夜曲。
为了制作一方砚台,高晓莉会反复琢磨,观察它们的线条是否流畅、刀法的深浅运用、审美设计的角度……“我追求精益求精的设计,尽管那时候双手都磨出了血泡,因为执着和喜欢,我心里一点也不觉得苦!”回忆起过去学习的时光,高晓莉的眼神中依旧充满坚定。
成功贵在坚持。刻苦的高晓莉很快掌握了基础的雕刻技巧和方法,并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很快得到了培训老师和砚雕厂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时光荏苒,高晓莉顺利完成了四年的学徒时光。1998年,她和丈夫共同创办了“石艺斋”砚雕艺术工作室,从事苴却砚设计、研创、雕刻制作工作至今,并于2014年荣获“四川省攀枝花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9年荣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推陈出新塑特色
在众多砚雕从业者中,如何发挥当地砚种的特殊性、塑造自己的特色品牌,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高晓莉在经过多年学习、实践、创作后也进入了创作瓶颈期。高晓莉回忆道:“那时候我进入了瓶颈期,一度意志消沉,我不甘于一般的山水、花鸟、草虫以及简单重复的商品砚雕刻,但又无法超越和创新。”
但母亲的一句话打开了高晓莉创作的源泉。看到意志消沉的高晓莉,她的母亲不由得提醒道:“你不是一直很喜欢《红楼梦》里的人物吗?为何不用你的技艺去刻画他们的美?”母亲的一句话,让高晓莉走上了以刀代笔的仕女砚雕人生。
《故宫画谱》《中华历代仕女画谱》《丹青仕女》……一本本专业书籍走进高晓莉的世界,陪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实的夜晚,她不断观摩学习书上作品的构图、人物神态、动作表情等,并将学到的知识赋予到自己的创作中。
高晓莉在创作中大胆创新,运用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的石品和俏色,来表达作品主旨。在创作《李清照诗意》《洛神》等作品时,她运用深浅相融、虚实相辅的雕刻手法,表现出仕女面部的精细神韵。她所创之作,从粗雕到精刻工序纷繁复杂,综合性很强,特别是仕女人物类作品,无论是她们的身姿、神韵、衣纹和服饰,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
近年来,高晓莉的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她也通过各种形式免费收徒传艺,争取将非遗技艺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她还不断创新艺术作品,提高艺术作品附加值,将其变成老百姓能够接受的居家装饰品、日用品,让更多人了解苴却砚。
作为一名制砚手艺人,高晓莉不仅爱砚、精于制砚,闲暇时也勤奋好学,她立志要用一双巧手来表现苴却砚之美。“未来,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苴却砚并喜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我将继续带好徒弟、传承技艺,为苴却砚雕刻技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高晓莉坚定地说。(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