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2 期 / 第5版:科教兴川
第六小学培塑“至慧1+1”科教品牌

本报讯 近年来,巴州区第六小学认真培塑“至慧1+1(青少年科创教育+红色科普教育)”科教品牌,走出了一条科教特色发展新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

据了解,该校统筹推进科学教育阵地与课堂建设融合发展,先后投入260余万元建成“十大科学教育功能区”,配套购置科学教育设施设备800余台(套、件)、科普读物1.3万余册,形成“一功能区一科学教育课堂”。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老带新梯度培养”等形式,组织科学教师积极参加“国培计划”“四川省科技辅导员科学素养提升计划”“四川省乡村科技辅导员提升计划”,常态开展科学教育教研、课堂展示、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聘请教育、科技、卫健、应急等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学校客座专家,主动与市域内其他学校、科普基地、文化场馆等优质科教资源联动,助推学校科学教师队伍素质大幅提升。目前该校已建成高素质、多层次、专业化科学教师队伍1支,包含省级优秀科技教师3名,市、区级“优秀科技辅导员”5名;培养专兼职科普工作者21名,科普志愿者73名,“至慧科普小使者”17名。

此外,学校积极构建“1+N”科学教育课程体系,“1”即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核心课程,同步构建红色科普教育、传统文化科普教育、安全法治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N”类特色、常规课程。配套开发校本教材5类23套,主要有《系列红色科普教材》《弘扬传统曲艺 传承非遗精神》《机器人编程操作手册》等。开发“65321”科学教育活动体系,并将活动有机融入课后服务项目,打造“教育与地域相结合、课程与生活相匹配、活动与年龄相适应”的新时代科学教育新局面。学校开设科学实验、红色阅读、传统曲艺、动漫设计等兴趣班10个,开展科技创新作品制作展评、科学调查体验、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操作实践、曲艺“科普秀”、太空种子种植体验及唱红色歌谣、讲红色故事等科学教育活动500余场次。学校建立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年度科学教育工作计划”和“中长期科学教育工作规划”,将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业绩与个人、集体年终考评、推优选先、评职晋级等挂钩,累计评选“科学教育示范班级”10个、“优秀科学教师”5名、“科学教学设计奖”23项、“科技之星”50名;陈明星、蔡光红等科学教师多次获评市、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学校承担《巴州区科技创新教育及科学普及培训》等省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

据了解,该校师生创作的200余项科创作品获国家、省级奖励,50余项科创作品被巴中市政府评为特等奖;学校2次被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门评为“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示范单位”,被省教育厅、省科协评为“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连续5届被巴中市政府授予“摇篮奖”,连续5年获评“全市科技教育先进单位”,获批“十四五”第二批四川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学校。学校创作的《守护舌尖安全之“地沟油”变身记》科普微视频在省科技厅举办的全省优秀科普微视频评选中斩获“藏汉双语科普微视频一等奖”,学校至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为市级科普基地。(张勇 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