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演现场
本报讯 11月12日,由甘孜州科协、州委组织部、州科技局等11个部门联合主办的“甘孜州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康定市举办。来自全州的40名农村乡土人才参赛。
主办方介绍,大赛以“创新创业展风采 乡村振兴放活力”为主题,以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让有创意、能励志的农村人才走上舞台展现风采,推广创新性强、示范性好的项目,吸引更多优秀创新创业创意项目和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脱贫奔康,释放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大赛通过产品展示、个人陈述、PPT路演、评委提问等环节,由评委会根据选手的产品展示、个人陈述及项目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最终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18名。据悉,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的22名参赛选手将推荐参加四川省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同时,所有参赛选手还将获得州科协科普惠农项目支持和享受其他主办单位相关扶贫项目政策支持。
创新方式
助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牦牛绒产品、铜铸、藏毯编织……在今年的赛场上,传统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一大亮点。不少80后、90后创业者用自己的新想法、新思想为古老的民族技艺的发展和创新贡献着他们的力量。
来自德格县宗萨宁达艺术文化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达瓦占玛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她从美国贝佩丝大学毕业,回家乡创立了公司,致力于打造手工艺销售交流平台,让当地的手工艺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示、销售。
“我来自德格宗萨,那里是手工艺之乡,当地的唐卡、黑陶、雕版等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我们的手工艺品制作大多是手工作坊,销售方式也大多是外地客商到当地来收购。现在,我们通过企业模式运作,文创+销售,线上+线下,产品销量提高了30%。目前,我们一年销售额大概有700多万元,客户来自全国各地,还有不少来自海外。”达瓦占玛告诉记者,上个月她刚从深圳文博会回来,接下来她还会带着家乡的手工艺品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米兰国际手工艺博览会。“我们把文创产品、非遗产品和当地文化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平台,将民族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让更多人了解甘孜的美丽与富饶,希望能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的民族手工艺之美。”达瓦占玛说道。
创新模式
助藏区脱贫攻坚
此次大赛的参赛选手中,有不少还是藏区脱贫攻坚的带头人。作为藏毯编织技艺的传承人,九龙县龙韵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村仁拉粗专门成立了公司,在当地教授留守妇女编织技艺,回收商品,并帮助她们销售。她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一年多以来,依托当地乡村活动室在近18个乡镇设立了培训点,开展培训100余场,培训“绣娘”500余人,其中贫困户100余人。“我们还开展比赛,选拔优秀的‘绣娘’到公司任职,并发展为培训师,目前我们公司已经签约了30多名‘绣娘’,其中有10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她们每月能从公司领到2500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我们还与‘绣娘’采用订单合作的模式,他们利用闲暇时间做手工,做好后销售给公司,基本上每月能有1500元的收入。”村仁拉粗告诉记者。
“我们那里留守的妇女多,文化程度不高,但经过培训,基本都能学会手工艺。我们在培训的同时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帮助她们销售作品,通过刺绣在家就能致富。”村仁拉粗说。
创新产业
助高原焕发新生机
参赛选手中,有传统工艺的传承者,更有新领域的开拓者。甘孜州圣福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凤便是其中之一。她从伊朗引进“藏红花”花种,远赴上海、广州、拉萨等地学习藏红花种植技术,在甘孜州成功种植出藏红花。“我本来是学植物学的,后来从事藏红花进口贸易。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国内市场大,就尝试在本地种植。”吴小凤说,“以前我们这里从来没有种植过藏红花。藏红花原产伊朗,但是高原特别适合。我们去年新种的花送检后的检测报告显示,其中红花苷含量高达19个点,高出国家药典标准的一倍,这更坚定了我发展藏红花的信心。”
吴小凤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两亩基地产量达8.3公斤,目前已经订购了7.5公斤,销售额达到30余万元。同时,她还聘请了近20名当地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年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下一步,我希望扩大基地规模,让藏红花也成为甘孜州的名片,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吴小凤说。
大赛现场,还有不少“老面孔”,去年四川省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南海燕今年作为评委再次来到了赛场,“一方面,作为去年的选手,我希望把参赛经验带给今年的选手;另一方面,我也想从今年的选手里寻找合作伙伴,希望大家携手把甘孜州的特色产品做大做强。”南海燕说。
(本报记者 马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