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4 期 / 第3版:科教兴川
“双减”政策让校园变“笑园”
泸州市实验小学校“五育融合”助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举行蓝球比赛

学生在劳动课堂上观察蘑菇

本报讯 教室里,学生学习快乐主动;操场上,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以来,泸州市实验小学以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为抓手,坚持“五育融合”办学理念,全面深化作业管理改革,激励教师加强作业设计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持续激发校园活力,让校园变“笑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创新教学模式

构建教师发展新生态

“二年级个性化阅读卡、三年级课前三分钟……”日前,学校语文组教师举行特色作业设计分享会,六位语文教师代表六个年级组,分享交流“双减”政策落地后的学科教学、教研改革和创新的工作和成果。

学校数学组的分享会同样精彩纷呈:低段作业通过游戏式和情景式展开,由单一操作性变为多元趣味性;中段作业从“说”“画”“做”“用”“玩”“读”“选”7个方面入手,让数学作业“活”起来;高段作业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让学生“我育我学”。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优化作业设计,探索语文、数学作业的多样化,让作业更加丰富多彩。”泸州市实验小学校长马宁说,多样而有趣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更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

同时,学校综合、艺体组的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为高标准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马宁表示,学校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引领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修养教育感染学生,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教学大比武,注重家校协同,形成共育合力。

开设实践课堂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蘑菇怎么生长的呢?”“蘑菇多少天可以采摘?”近日,泸州市实验小学校三年级二班的劳动课上,学生们围在磨菇菌棒前,仔细观察着蘑菇的生长过程,在实践中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此类实践课堂是该校积极探索更多“双减”政策特色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此外,该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洗碗、扫地等家务劳动,增强劳动观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为确保“双减”政策的落实,该校不仅在课堂上“五育融合”实现“我育我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少年,还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辅助学校培养学生传统美德,使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互补共生、相得益彰。如:中秋节,学生做灯笼、设计书签、诵读中秋诗歌、描绘中秋美景……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庆节,学生敬国徽、唱国歌,用巧手绘出爱国情,用实际行动感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精神……随着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教育实践有序推进,学生通过“我育我学”快乐成长,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优化特色课程

满足成长多样化需求

拍球、抛球、接球……下午放学后,在学校操场上,篮球队的学生们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

在学校的特色课程上,学生们唱歌、跳舞、运动,到处充满欢声笑语。马宁说:“‘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开设体育类、艺术类、科普类等多种精品兴趣课程,并根据各个年段学生成长特点的不同,有侧重地安排课程,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

新学期以来,学校紧扣“双减”工作重点,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周一至周五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并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发挥教师潜能,利用社会资源,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构建了“1+1+N”(即每天一节阳光体育锻炼、一节作业辅导、一节社团选修课)课程服务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王超明 黄静 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