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9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串起好日子 结出小康梦
彭山“小葡萄”撬动增收致富“大产业”

“葡萄品质好,完全不愁销。”近日,在眉山市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2组,村民张雄和妻子正在葡萄园里忙碌,看着一车车葡萄被客商运往全国各地,张雄心里乐开了花。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果园村”,葡萄种植面积约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一串串葡萄,让当地村民守着金土地、种出金果果、端上金饭碗,过上了幸福生活。葡萄,不仅成为果园村增收致富离不得的产业,更是彭山区实现乡村振兴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最具优势与潜力的特色产业。

增收致富

做大做强葡萄产业

走进果园村,满目皆是白色大棚覆盖的现代葡萄园,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道纵横交错,路上停满了前来运载葡萄的各类货车。

“一开始我完全不懂怎么种,就跟着村里其他人学。”在果园村2组,果农刘霞正忙着采摘葡萄。今年27岁的刘霞于2006年跟随父母从雅安市汉源县搬迁到果园村。当时,刘霞的父母主要靠种植水稻、油菜等传统作物养家糊口,由于收入薄弱、家庭经济困难,她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方便照顾患有慢性病的父亲,我没有外出打工,而是在村干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种植葡萄。”刘霞说,刚开始就在自家的2亩多地里种植葡萄,后来慢慢扩大规模。现在,刘霞家一共种植了10亩“巨峰”、6亩“阳光玫瑰”,每年能卖20多万元。

凭借发展葡萄产业,2016年,刘霞一家成功脱了贫,日子美满甜蜜。近期,她还想再流转点土地,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近年来,为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彭山区相继制定了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一是坚持“大园区小业主”生产模式。该区划定以果园村为核心的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户均30~50亩为标准引进葡萄产业业主,有效规避了种植风险,提高了种植效益。二是积极开展产业宣传。每年举办葡萄采摘节或葡萄推荐会,向国内各葡萄经营客商宣传当地葡萄产业情况。三是坚持试验与技术创新。通过品种引进试验、生产管理技术试验等,不断推广符合市场需求的优新品种和葡萄提质增效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

此外,该区还坚持示范政策扶持,在新品种引进、钢架大棚、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等示范方面进行奖补,有序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点滴培育

走好葡萄品牌化之路

“今年,我们公司的‘阳光玫瑰’葡萄批发价是每公斤40元,‘紫脆’葡萄价格要更高一些,每公斤在60元以上。”近日,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坤一边查看冷链包装情况、安排订单,一边介绍道。

近年来,随着彭山葡萄品质的不断提升,价格也是年年上涨。这与该区抓好产业服务、着力打造葡萄“名片”、走好葡萄品牌化之路等努力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该区对认定为葡萄标准园的业主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新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商标的专业合作社和业主给予奖励,对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点滴培育,该区逐渐成为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标杆性产区,涌现出了“果怡”等颇具影响力的葡萄品牌。

截至目前,该区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种植优质葡萄的面积达到3万余亩,是全国最规范的设施葡萄种植基地、南方葡萄避雨栽培标杆性产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彭山葡萄”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全国葡萄评比中,先后获金奖11个、银奖1个。

“今年是我第五年来这里采购葡萄了,这里的葡萄品质让人放心。”来自泸州的客商李先生说,他和同行已经连续多年到果园村收购葡萄,每年他都在彭山收购葡萄7.5万公斤左右。

巩固成果

提升群众幸福感

“通过发展葡萄产业,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说起果园村的变化,该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十分自豪。如今,果园村的农民家家户户都从事着和葡萄相关的产业,同时带动了周围村镇(街道)的葡萄产业发展,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采摘基地”。

据了解,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服务,2020年,彭山区葡萄产量达2.85万吨,产值实现3.99亿元,带动了产区农民增收致富。如今,老百姓的收入高了,腰包鼓了,住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形成了好习惯,这里已经是有名的“四好新农村”。

未来,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彭山区的特色产业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近年来,彭山区以‘种中国最好葡萄’为目标,以设施葡萄为主导,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精细化、智能化种植葡萄,正努力打造彭山标志性特色产业。”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彭山区将聚焦稻药、葡萄、柑橘等优势产业,着力构建“6+3”产业体系,以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县为契机,加强政策延续性,补齐“三农”短板,在筑牢产业基础、提升乡村颜值、攻坚农村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赵会 温选鹏 本报记者 苏文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