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6 期 / 第5版:乡村振兴
恩阳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共同富裕根基

2021年以来,巴中市恩阳区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打出突出三个盘活、建立两大平台、建立“127”机制等系列组合拳,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共同富裕根基,全区309个村(居)完成了集体经济改革,集体资产总量达22.9亿元。

突出三个盘活

深挖蕴藏潜力

为激活集体闲置资源,解决发展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和带动不够问题,全区着力聚焦三个盘活,创新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盘活资源资产。依托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坚持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和转、租、股等方式,将农村集体土地、林地、塘库、房屋等资源资产盘活,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舞凤乡乐花村将村集体山坪塘8口、果园50亩作价135万元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村集体年收入2.3万元,脱贫户每人每年可分红1490元。上八庙镇季台村、来凤村、白鹤村成立联合党总支,整合闲置集体土地108亩,入股国胜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分红,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村均1.5万元。

盘活闲散资金。依托运行规范、带动能力强、社会信誉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将农户手头的闲钱、企业手中的余钱和财政支农资金汇聚起来发展产业,按股分红,壮大集体经济。观音井镇万寿村引进三棵松公司投资149万元,整合部门帮扶资金100万元、财政支农资金18万元,投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56户困难群众按股分红,村集体年分红2.7万元,困难群众年人均分红330元。

盘活支农政策。创新和组合运用小额信贷扶贫、土地增减挂钩、支农再贷款等政策,释放政策红利,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青木镇花包村通过土地整理,增加属于集体耕地49亩,以600/亩租给国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葡萄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94万元。

建立两大平台

提升管理水平

建好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全面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数据台账化管理,搭建监管、公示、业务三大系统,完善预警分析、统计分析、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经济合同、清产核资等模块,实现对各类交易情况的实时监督,不断提升集体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产权交易平台。依托巴中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区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与省、市级平台数据对接,实现省、市、区、镇(街道)四级互联互通。鼓励引导农村各类产权(资源)进入平台流转交易,通过招投标、网络竞标等方式,规范流转交易行为,实现农村资源规范化流通,确保流转交易收益。

建立“127”机制

释放三权权能

由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等项目,对撂荒、闲散土地连片整理后,按照400600/亩的标准统一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优势产业,并建立“127”利益分配机制:“1”即项目投产后,收益的I0%作为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入股分红;“2”即农户在土地租金的基础上,收益的20%作为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分红;“7”即收益的70%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收益。柳林镇海山村、兴隆镇空港花田通过“127”利益分配机制,带动48个村、2.4万户农户参与园区发展,其中脱贫人口40801.43万人,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2017年以来,双胜镇天良村、茶坝镇朱家营村、上八庙镇窑垭村等运用“127”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10万余元。此做法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建立“528”机制

发挥国企带动作用

针对产业园区化发展缺资金、后期管护缺技术人力等同题,恩阳区采取国有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入区产投集团围绕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成后村集体统一管理,由区产投集团提供管护资金、区农业农村局提供技术支特、村集体提供人力保障,建立“528”利益联结机制:即投产后标准产量内村集体、区产投集团进行2:8分成,超出标准产量部分村集体、区产投集团进行5:5分成。2021年以来,明阳镇鹿台村、柳林镇海山村、渔溪镇三清庙村等按该模式发展优质粮油和道地药材2.3万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

建立三双机制

激活强村富民动力

坚持党组织+专合社+农户模式,村集体牵头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整合各项帮扶、涉农资金,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种、统一技术,带动农户建设优质水果产业园。建立双固双返双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将村集体栽植的果树和农户自行栽植的果树折价返本后固化为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并按照土地承包权归属将果园返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农户按每年每株0.51.5公斤的标准返还水果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2020年以来,下八庙镇石鼓梁村通过发展翠冠梨连续两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23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被评为巴中市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建立联营模式

实现优势互补

建立联社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合社、劳务专合社,结合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配置土地、劳动力、机械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着力解决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碎片化、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务工不畅、市场信息不全等问题,实现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

建立联户经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将农户闲置土地、林地和闲置农房等资产、资源,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农机等入股村集体经济领办的三类合作社,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再以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建立联企经营。依托农业园区建设,招引企业入驻,开展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双向入股方式,实现利益联结。同时,鼓励专合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企业,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品牌等支持,以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抱团发展。

突出三项机制

确保持续赋能

为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惠及于民,解决发展中管理不严和持续乏力问题,建立三项机制,管好用好农村集体经济,使其造福群众、引领发展。

建立股权量化机制。集体资产量化配置一经确定就长期不变,按份额制方法设成员股,颁发股权证,让农户拥有长久稳定的集体资产占有权和收益分配权。

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将山坪塘、林地、土地等集体资产作价租赁给业主,收益按1:3:6的比例分配给村集体、脱贫户、农户。同时,将投入给新型经营主体的财政涉农资金、扶贫专项资金所形成的经营性资产,30%量化到脱贫户,剩余的70%再按2:3:5的比例分配给村集体、业主、农户。

建立运行评价机制。将集体经济改革工作纳入对乡镇和村(居)的目标考核。建立收支报账、财务审批和四议一审两公开(四议: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一审:乡镇党委政府审核;两公开:实行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等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财务事项审计和离任村干部审计制度,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杨雯琦 景圣 本报记者 杨永忠